陽光行動/外牆重度剝落…架網接漏 老宅解危機 需設公基金

台北公館金石堂社區「東南亞花園廣場」磁磚雨不斷,每兩層都有防護網,成都市異象。記者潘俊宏/攝影
台北公館金石堂社區「東南亞花園廣場」磁磚雨不斷,每兩層都有防護網,成都市異象。記者潘俊宏/攝影

公館知名地標金石堂書店後方的東南亞花園廣場,創造了奇特的城市景觀。這棟屋齡四十年,一三○戶的大社區,每兩層樓就搭建一道防護網,接住這段期間承受大小不一剝落物。

這是地方政府想出來的暫時解方。畢竟每當外牆損壞、磁磚脫落,修繕維護都要靠住戶共同面對,當社區沒有管委會,或各方在費用負擔僵持不下時,只能先救急,避免砸傷行人。

東南亞花園廣場未立案管委會,僅由部分住戶自主輪流管理,管理費用於清運、電梯維護等。住戶陳太太說,她擔心磁磚掉落致人死傷須負責,若有正式的管委會出面當然最好,但她不想製造麻煩,選擇噤聲;一名正要出門的先生說,應有政府補助,「不然都更吧!」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報告指出,公寓大廈屋齡超過卅年,就有百分之八有「重度剝落」現象。各縣市屋齡卅年以上占比,以北市七成一最高,其次是嘉縣六成七。

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潘乃欣表示,外牆附著物在氣候變化、天然災害與人為因素下,成為鮮少徹底維修、改善的大問題。實際進入社區,無論是外牆拉皮、結構補強或保養維護,住戶大多期盼政府能提高補貼。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建築管理組組長高文婷直言,單靠政府補助,「糖果治國不長久」。

國土署正研議修法,將管委會分成「兩個口袋」,一個屬於日常維護管理費,另一則是長期修繕基金,但要先過國會這一關。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黃世孟表示,外牆修繕如同養老金,成本不該外部化,現狀以補助誘導,若住戶不願負擔,政府應主動出擊,針對外牆與附掛物等明顯有公安問題的建物,提高房屋稅、成立專項公基金,協助修繕。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楊詩弘說,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本就設有公共基金,用於修繕,但執行上,這筆錢永遠不夠,有的新大廈甚至認為短期用不到,表決「發還住戶」。制定長期修繕計畫及公共基金用途明確化,才能治本。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娘家給的黃金放「婆婆金庫」 媳婦想討回來竟被罵:不是妳說的算
女生穿比基尼拍照為何要跪地?過來人曝3理由 網喊:終於有人解答
三生肖有當「大人物」的命!屬虎天生領導者 一類人善於把握趨勢
年賺千萬!25歲妹子做「爸爸活」一腳踏30船 公開撩男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