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船廢零件再生展 設計師巧思連連

陽明海運船廢零件再生展,完成的作品以融入於生活的創意家居品為主,將分別在將在全省巡迴展出。(記者郭基生攝)
陽明海運船廢零件再生展,完成的作品以融入於生活的創意家居品為主,將分別在將在全省巡迴展出。(記者郭基生攝)

記者郭基生∕基隆報導

陽明海運船廢零件再生展,五月起在全省巡展,由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於二0二二年發起的船廢零件再生計畫,以思考海運業汰廢材料回收創作的價值與可能,歷經實驗、創作、田調、材料研究、解構、轉譯與再生,完成的作品以融入於生活的創意家居品為主,將分別在高雄、台中及台東等地巡迴展出,向社會大眾傳達零廢棄的美好生活。

龐大的貨櫃輪在海上漫長航行後,總有零件與設備需要汰舊換新,這些退役材料雖然無法再回到海上,卻仍有再生的可能性,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二0二三年提出循環零廢棄的理念,並與國內知名廠商共同規劃設置《船廢再生工作坊》,由設計師帶領民眾從認識貨輪部件的各式功能,探索船用零件被再利用的可能性,並藉由民眾親自實作組裝,引領民眾實踐永續美好的生活。

船廢零件再生實驗計畫,以可融於生活家居品進行設計、實驗與討論,期待透過物件的轉化,延展觀者對貨櫃輪的想像與傳達海運業與生活的密切性,這項計畫作品,由國內擅長五金創作的設計師楊水源設計,從理解造船廠、海運工作者、貨櫃與機械師傅串連的巨大工作系統,潛進密密麻麻的運輸網絡,展開產品的創作與解構,並順著零件的特徵,發現新的可能性,思考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創意,實現廢料再生的永續價值。

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在啟動船廢零件再生計畫後,經過長達一年的實驗創作、田調、材料研究、解構、轉譯與再生,完成多件可融於生活的創意家居品,這些利用貨櫃輪常見緊固零件的如:孔眼螺栓等船廢零件,創作的生活品,向社會大眾傳達零廢棄的美好生活,並在一家知名門市展示後,獲得好評。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推動陽明海運環教小學堂、友善海洋環境教育繪本徵選推廣及船廢零件再生實驗計畫行動,積極向社會倡議環境永續議題與推動社會參與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