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瞞參與中國「千人計畫」、領取中方近五千萬補助 哈佛教授遭聯邦法院定罪,最重恐蹲26年苦牢

現年62歲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利伯,因涉嫌對檢調與稅務機關隱瞞他參與中國「千人計劃」、領取數千萬元補助的事實,遭到檢察官起訴。在連續6天的庭審後,波士頓聯邦法院21日宣判利伯有罪,其遭檢方指控的所有罪名全數成立。根據哈佛大學學生報《哈佛克里姆森報》(the Harvard Crimson)報導,利伯恐將面臨最長26年監禁、120萬美元(約新台幣3300萬元)罰款。

據《美聯社》(AP)及《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化學及生化系前主任、知名奈米科學家利伯(Charles Lieber),遭到檢方起訴的6項罪狀主要包括「提交不實稅務申報表」、「虛假陳述」、「隱瞞在中國持有銀行帳戶」。波士頓聯邦陪審團21日經過2小時45分鐘的評議後,利伯被判定上述罪名全部成立。

檢方並未抓到利伯洩密

根據檢方的起訴書,利柏2011年為爭取諾貝爾獎,同意擔任中國武漢理工大學的「戰略科學家」,並透過此職位參與中國的「千人計畫」(Thousand Talents Plan)。該計劃旨在招募海外高級人才為中國服務,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利用人才招募計畫竊取他國技術與知識,是一種足以威脅國家安全的經濟間諜活動。

不過檢察官在審判時指出,參與中國「千人計畫」本身其實並不構成犯罪,但利柏今年1月被捕後,在調查人員訊問他與該計畫的關係時,他為了保護自身名譽與職涯並未如實交代案情,才會遭到起訴。此外,利伯野曾對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與美國國防部否認其曾參與中國「千人計畫」,上述兩個單位從2008年起也補助利伯高達150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但條件是受補助者不可接受其他利益衝突單位的資助,外國政府自然也包括在內。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利伯(Charles Lieber)涉嫌隱瞞參與中國「千人計畫」,21日遭美國法院宣判有罪。(AP)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利伯(Charles Lieber)涉嫌隱瞞參與中國「千人計畫」,21日遭美國法院宣判有罪。(AP)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利伯(Charles Lieber)涉嫌隱瞞參與中國「千人計畫」,21日遭美國聯邦法院宣判有罪。(AP)

中方資助近五千萬元

檢察官表示,利伯在司法調查時也隱瞞其參與「千人計畫」的相關收入,其中包含:武漢理工大學每月提供的5萬美元(約新台幣140萬元)、15萬8000美元(約新台幣440萬元)的生活費,以及超過150萬美元(約新台幣4100萬元)的額外補助。領取中方巨額經費的利伯,則同意為中方發表文章、籌辦國際研討會及申請相關技術專利。

檢察官進一步指出,利伯的薪水都是由現金支付,並存入中國的銀行戶頭。利伯向聯邦調查局宣稱,他一次能拿到5萬至10萬美元(約新台幣140萬至280萬元)的現金,該戶頭最多曾存進20萬美元(約新台幣560萬元)。檢察官強調,利伯在處理2013與2014年的所得稅時,也未如實申報所得及他在中國的銀行帳戶往來。

面對種種指控,利伯的辯護律師穆卡塞(Marc Mukasey)表示,檢察官無法證明利伯是否是「知情或蓄意從事虛假陳述」,並且強調利伯被指控的也不是與「非法移轉技術及智慧財產到中國」有關的重罪。穆卡賽表示,檢方手上的證據「殘缺不全」:除了缺乏足以佐證指控的關鍵文件,過於倚重利伯被捕後聯邦調查局令人混肴的不當訊問紀錄、利伯被捕前的所有訊問資料更是全都未在卷中

而穆卡塞也批評,儘管利伯與研究員麥立強(音譯: Liqiang Mai)間的電子郵件也是呈堂證供,但調查人員卻未對麥立強進行相關訪談。此外,談及利伯被指控簽署的「千人計畫」合約時,穆卡塞表示,該合約並無簽名且錯誤百出,完全沒有可信度。

2018年9月30日,中國總理李克強會見榮獲2018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的外國專家及其親屬。(取自千人計畫官網)
2018年9月30日,中國總理李克強會見榮獲2018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的外國專家及其親屬。(取自千人計畫官網)

2018年9月30日,中國總理李克強會見榮獲2018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的外國專家及其親屬。(取自千人計畫官網)

反制北京的「中國行動計劃」

北京當局自2008年開始推廣「千人計劃」(全稱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以留學人才、海外優秀華人為主體,目標是在5到10年內重金聘請1000名海外頂尖科學家,協助中國發展現代化建設。

「千人計劃」一開始並未受到太多關注。直至2018年,在幾起科學家向中國非法提供由美國聯邦機構資助的技術和研究成果的案件曝光後,時任美國司法部長的賽辛斯(Jeff Sessions)便宣布啟動「中國行動計劃」(Chinese Initiative),加強調查中國在美國的經濟間諜相關犯罪活動,「千人計畫」因此成為美國政府相關調查的重點。

美國學界反應

美國司法部曾指控24名學者對調查人員撒謊,或是陳述在他們與中國關係的文件上所有隱瞞,不過司法部並未指控他們竊取資訊或從事間諜活動。《華爾街日報》指出,其中9名被告已經認罪,6名被告的指控最後被撤銷。美國政府的調查行動也引發學界反彈。有人批評,此種調查不僅會損害美國的學術競爭力;甚至產生「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讓校方不敢招募外國學者;或者造成對中國學者及研究人員的種族歧視。

對此,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 )等百所美國名校共同聯署,要求美國司法部長嘉蘭德(Merrick Garland)停止相關調查的進行。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主任高敏(Mary Gallagher)在推特表示,利伯在這個案子裡看起來「很糟糕、很貪婪、很天真」,但美國政府終究沒有發現間諜活動,只是找到了大量的愚蠢行為。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公共事務學院的副教授錢喜娜 (Sheena Greitens) 則在推特上指出,利伯的案子凸顯了另一個重點,那就是當美國的研究人員獲得政府的研究補助時,應當披露他們是否也從其他管道獲得了另一份研究經費,否則美國政府將無法有效分配研究資金,讓其他研究人員失去獲得寶貴研究經費的機會。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遭閉館,是因為涉及顛覆行為?美官員透露這些間諜任務,恐出自於它之手
相關報導》 對網路審查還不滿意?微博一年遭中國當局狠罰44次,繳納罰款62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