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北京會如何看待日韓台菲的軍事威脅?

雁默/自由撰稿人

南韓總統頂著國內的巨大壓力與日本修補了關係,並於上個月底造訪華盛頓,與拜登共同發表「華盛頓宣言」,東北亞敲鑼打鼓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軍事壁壘。

與此同時,在靠近台灣的島嶼上新增四個美軍基地的菲律賓總統,也緊接著訪美,並簽署了美菲雙邊防務準則,對北京而言,形同在南海防務上出現破口。

另一方面,台灣,則仍在美國積極佈局下擴增軍備;北約正計劃於日本成立辦公室。至此,從東南亞到東北亞,美國隊友們連成了一片「反華軍事區」。這大概是反華者做夢都會笑的發展。

那麼,北京會如何看待此一局面?

簡單說,中國對外政策的特質是務實,對外部威脅的評估,關鍵字是「持續性」。軍事力量的基礎是經濟實力,於此,日,韓,台,菲是否有足夠的經濟力,持續擴增軍備?

矛盾的是,這四個經濟體都得靠中國以維持經濟實力,但作為美國隊友,卻得不到美國的經濟奧援,因此對中方而言,第一島鏈的軍備擴張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的戰略容忍,思維基礎在於美國的自顧不暇,因此,只需要確保美方難以在經濟上拉拔隊友,一切的「團結」表象,都經不起時間考驗。

以下盤點幾項事實,說明這四個美國小弟的自我武裝為何不可持續:

其一:日,韓,台,菲之中,只有台灣對大陸貿易是順差,其餘皆逆差。這意味著中國賺日韓菲的錢比較多,不需要急著對這三個美國小弟「斷奶」,挑戰之處在於如何處理兩岸經貿。

其二:根據世界銀行與IMF統計,中國手上的現金與黃金儲備是世界第一,總值近四兆美元(含香港)。此指標意味著在危機時刻的經濟安全度。在前10大儲備國中,日本是1.41兆,南韓是0.46兆,美國是0.72兆,三國加起來也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二。台,菲則不在排名內,無關大局。

其三:中美貿易戰的結果是,中方對美方的貿易順差持續擴大,且於去年再創新高達3829億美元。而且,順差擴大之餘,中國對美國出口還呈現下滑趨勢,這意味著中國對其他經濟體的出口大幅增長,並降低了對美依賴。美國不但無法與中國脫鉤,情勢還反轉,變成中國正在與美國脫鉤。

同時,中國還降低了對歐洲與日本的出口依賴,出口增長主要是對俄羅斯,東盟與非洲。

其四:日本,南韓,台灣,今年GDP預估增長都在2%左右或以下,唯菲律賓是5%,但增長動力必須依靠外來投資與增加出口。

有意思的是,菲國吸引外資的主要籌碼,來自於RCEP成員身份,有中國市場准入可作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跳板。另一方面,菲國轉向美國,想要的卻是美國不會給的FTA,也就是美國市場准入。由此可見菲律賓在戰略上的重大矛盾,東食西宿,根本經不起來自北京的懲戒。

其五:台灣在四個經濟體裡出口依存度最高,由於全球需求下滑,經濟衰退也最明顯,今年第一季出超衰退42.25%。此外,出口依存度高達四成的中國大陸,最近發起貿易壁壘調查,隨時可能重創台灣經濟前景。

其六:IMF預估,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為5.2%,並將是未來5年全球最大經濟成長來源,比重達美國的2倍。

以上六點,總結成一句話,即「台,韓,日,菲沒有什麼經濟籌碼對華搞軍備競賽」,在實力不足的狀況下擴增軍費,當然是大概率難以為繼。因此,對北京而言,這種公關式的軍事叫陣,待海水退了,就知道美國的東亞四小弟,都沒穿褲子。

軍備只有兩種場合可用,戰爭與威懾,換言之,在戰爭都還沒發生的狀況下,不可持續的軍備擴增沒有多大的威懾力,只要從日,韓,菲多賺的錢拿一些出來,擴充自己的軍備反威懾即可。

與軍備競賽相比,去美元化趨勢與美國的債務上限危機,能確保華盛頓自顧不暇,因此中方還有戰略容忍的空間,讓美國隊自爆。事實上,不只美國,所有美國隊成員幾乎都自顧不暇,有些甚至索性拜託中方幫忙。

道理再簡單不過,跑不動還硬跑,又能跑多遠?

日,韓,台,菲都希望美國在經濟上能幫幫忙,但華盛頓反其道而行,除了在半導體業掏空台灣,又想削減南韓對中國的訂單,壓抑日韓汽車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禁止日本半導體製造設備輸出到中國,拒絕菲律賓想要的美國市場准入。

這一切自保姿態的來源,在於美國的產業空洞化,大幅流失製造能力與藍領階級的耐心,頂尖人才蜂擁進入金融行業,而最近美國銀行卻也掀起倒閉潮。現在美方能做的,只有靠其餘威,盡可能地勒索隊友,並將隊友推到戰場最前線,為自己分擔安全費用。

南韓與菲律賓的轉向,看似輝煌,但遮蓋不了美國今天陷入的窘境;台灣與日本看似忠誠,也不免各懷鬼胎。從現實面看,「去美元化」才是真正動搖國本的歷史事件,愈來愈多的國家以「行動」脫美,愈來愈少的國家仍在「言辭」脫中,一消一長,擴增了中方的戰略耐心。

對華盛頓的好戰份子而言,只有另一場代理人戰爭能為美國解圍,而他們目光投向了台灣,並掃到了韓,日,菲。然而,這些隊友沒有一個願為美國而戰,只是心存僥倖地以為威懾力足以止戰。問題是,美國隊氣喘吁吁,談何威懾力?真那麼有威懾力,歡迎岸田與尹錫悅訪台啊。

從北京的角度看,貿易,美元,技術三方面對美依賴日減,不惜一戰的底氣就日增,而「脫美隊」會因此受到激勵,快速擴增成員。上合組織,金磚國家都在擴員,而G7還是G7,且其中還有心猿意馬的。

在相對承平時,言詞叫囂盡可隨意,但在危機出現時,就是現實主義主導一切。無論未來出現的重大危機是什麼,最能抵禦衝擊的還是中國,屆時,日,韓,台,菲光速轉抱大腿也不算奇怪。

當然,不急著反制,不代表不會反制,日韓作為東北亞的美國長城,既然有經濟破口,就會輕易被突破,只是北京如何拿捏下手的輕重而已。

對中國大陸而言,當下之要務,就是加緊厚增自身實力,因為對手正在自我消耗,而缺乏實力的耀武揚威,一文不值,也難以為繼。或許,北京就是這麼看待東邊軍事威脅的。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雁默專欄】豬肉漲價,誰是最大受害者?

【雁默專欄】台灣的頭號美國敵人,與他們的敵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