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渾與浪漫的雙重奏鳴/張勇

——讀《綠植中的紅色故事》有感

張勇

紅花需要綠葉配嗎?錯。紅花和綠葉是雄渾與浪漫的雙重奏鳴。紅花的精神,剛勁威武是民族精神的象徵;綠葉的生機盎然,是生命綻放的勃勃春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雄渾與浪漫的雙重奏鳴構成了《綠植中的紅色故事》主格調,讓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紅花盛開在綠葉的簇擁中,綠葉最懂紅花不屈的靈魂。讀《綠植中的紅色故事》,你會和綠植共情——“萬類霜天競自由”,這裏集中講述三十一種綠植,這些綠植既是大自然的產物與饋贈,也是幾千年農業文明史不斷改良馴養的結果,有些品種來自國外,甚至跨越大洋關山千萬裏,充滿了曲折浪漫的演變與賡續。同樣,你也會與充滿革命鬥爭的紅色故事產生強烈的共鳴——“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這裏既有革命先烈建立新中國的流血犧牲,更有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鐵的紀律作保證,從而在根本上保持了軍民的魚水之情、和樂相融之意,更有雄渾磅礴感人至深的革命傳奇故事,充滿了英雄浪漫主義色彩。

孔子觀詩,“多識草木之名”;我們閱讀《綠植中的紅色故事》,亦可“識草木之名”。書中我們認識到紅薯、燈芯草、樟樹、吊蘭、水稻、棉花、銀杏、紅花、鑽地蜈蚣、黃花草、高粱、竹子、葫蘆、橡膠樹、小麥、罌粟、蘭花、油橄欖、西府海棠、珙桐、水杉、華北落葉松、蘭考泡桐、黃花蒿、北美紅杉、向日葵、雜交水稻、高山榕、洋紫荊、獼猴桃、辣椒等三十一種分佈區域廣泛,並在我們從事勞作的農事活動中佔據重要地位的綠色植物,有些甚至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食物,這和我們千年農業社會的文明一脈相承。

自古以來,托物言志,寄情於景已成為詩文傳統,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屈原的香草蘭惠,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之愛蓮說,林逋的梅妻鶴子,無不是其人格人品的象徵和寄託。

綠植中的紅色故事引人入勝,既是苦難中國的象徵,又是不屈不撓民族精神的浴火重生,從某種意義上看更是偉大革命精神的一脈傳承。在那裏,一藤紅薯,牽動著一代領袖對人民的拳拳摯情,於是在緊張的戰鬥間隙中萌芽了、誕生了第一條軍規,後來逐步完善形成了革命軍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完整體系,這完完全全區別於舊的軍隊,給開創新型革命軍隊定下基調,開了先河。一藤紅薯與革命軍隊的第一條軍規相聯系,在中國革命歷史中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有著非凡的意義;吊蘭作為周恩來的“情報員”,是特殊環境下的產物,時時提醒著我們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高粱地裏抗日軍民任馳騁,青紗帳成為殲滅日寇的天羅地網,充分體現了我國抗日軍民的非凡智慧和才幹,是反抗侵略不屈精神的化身……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指導著我們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

區別於其他兒童題材的童書,作為數字課程教材,可以提供給教師作參考,既教給學生自然科普知識,更有人文關懷,可謂相得益彰。這本書和數字世界密切聯繫,既有電子圖書、電子教室、歌曲欣賞、歌詞內容、背景資料、交流討論和復述分享。是一部無所不包的課外閱讀教材,不是教材勝似教材。

以兒童的視角審視綠植,以故事的形式增進我們對綠植的深度解讀,故事裏有綠植,綠植裏面有波瀾起伏搖曳生姿的紅色故事,綠植與故事相生相融,既有精神魂魄又有姿態萬千,各具其妙,一起構建成本書神奇的“自宇宙體系”,讀起來讓人浮想聯翩。奇妙的大千世界,自成體系的“自宇宙系統”,讓人愜意恬淡,猶如置身其中:盛放的綠植,春意濃濃,生機無限,和紅色故事相輝映,充滿了雄渾與浪漫的神奇;革命歷史波瀾壯闊,猶如漫山遍野的綠植,每一段紅色故事都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民族精神寶庫,充滿了雄渾與浪漫的傳奇。

《綠植中的紅色故事》就這樣被人吸引著、誘惑著,讓人手不忍釋卷、愛不忍釋懷,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