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熱潮減弱? 專家:民眾可選擇的優惠增多
台北市 / 王士凱 盧怡撰 報導
每年的優惠大檔「雙11購物節」,不少業者也都趁著這個時間,推出相關優惠方案和商品,但近年來雙十一的熱潮似乎已經不如以往。專家分析,在疫後恢復出國熱潮的情況下,「自己買」可能更划算。此外,在整年度都有優惠的情況下,民眾除了雙十一,也有許多搶便宜的機會。
想到日本旅遊親身體驗大阪街頭,或是到沖繩好好度假放空,業者祭出超殺優惠,在雙十一檔期,單程機票11元就能買到,飛日韓只要銅板價格,但現在有網友們發現,雙十一的熱度似乎大不如前。
代購業者:「自己是有感覺雙十一的關注度,在近幾年越來越少,以韓國來說,雙十一的折扣力度比較有限,韓國是比較注重在黑五,或是聖誕期間的折扣會更優惠。」
以韓國來說有更有優惠的檔期,隨著台灣的優惠檔期越來越多,似乎也稀釋掉原本的關注度,以整年度來看月中就有618,因為正值畢業求職時間,平台大多強打學生季,針對3C推出優惠,而雙11做為促銷大檔始祖,幾乎各類品項都會有折扣。
至於雙十二則是靠近年底,通常會搭上除舊佈新議題,家電優惠力度更大,至於品牌自身的週年慶,則大多攜手百貨或電商,由此可知各個檔期,會因為時間特性調整主題,期望透過活動次數增加業績,但效果可能不再單一。
行銷專家胡恒士說:「現在每年都有非常多的檔期活動,以往是雙十一最優惠,但是現在常常會有突如其來的一些優惠活動,而讓民眾會覺得說,我不一定要等到雙十一才來進行消費。」
不只是優惠檔期內部競爭,代購業者也越來越多,都可能成為這些促銷檔期,優勢不再的主因之一,代購業者:「透過自身社群的經營去導流量,現在我們就比較不需要被平台綁架,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制定優惠活動給客人。」
透過跟店家談折扣的方式,也可以在非購物節給顧客最大的優惠,雖然大型優惠檔期,確實可以發揮集體效應,但在多方夾殺下,如何跳脫價格戰說服消費者下單,也成為各大業者下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