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標變雙面 新國會硬碰硬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賴清德總統就職隔天,朝野政黨針對多項未完成的國會改革法案繼續進行表決大戰,基於上次的教訓,推動立法的藍白兩黨加強了防範措施,強攻抵制的民進黨也相對收斂,21日的對決並沒有如上次般激烈。這是賴總統對520後「反守為攻」的想法有了新體認,還是民進黨將延長戰線另有所圖,有待觀察。

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製造517國會大亂鬥的戰略用意有二,一是全力擋下在野黨力推的國會改革法案,讓少數總統賴清德的施政盡量免除被監督制衡的壓力;二是藉立院生亂,盡量打壓行情上揚的立法院長韓國瑜的聲勢。韓上任後表現頗獲好評,顯然出乎綠營吐槽者的預判,不藉著立院之亂拉垮韓,更待何時?

相對從國民黨的角度看,輸掉了總統大選的執政權,但好不容易贏回國會最大黨的地位,在與民眾黨合作穩操多數下,如果不能趁勢推動國會改革、讓過去8年監督制衡功能沉淪殆盡的立法院重新找回應有的活力與表現,不但會辜負了國會最大黨復興壯大的契機,也必將遭到支持民意因失望而唾棄。

在野的藍白兩黨將力推的國會修法宣示為改革,執政的民進黨則貶之為擴權,而大多數局外人尤其是民意,其實並不太清楚雙方所爭者的具體內容。但政治可以主觀操弄甚至曲解,事實卻是可以客觀檢驗的。如所謂擴權,其實國民黨提的版本,幾乎就是民進黨2014在野時就提過的法案;又如所謂黑箱,不僅國會改革的版本草案在立院官網均可查到,相關委員會的審查討論、政黨協商亦所在多有。至於藐視國會罪,美、法等民主先進國家皆有,其認定也須經由院會決議、司法判定,絕非如綠委所言的國會無限惡整。

當賴總統強調程序正義時,姑且不論現在民進黨嗆怨的,正是過去其絕對多數時輾壓在野少數的果報,當綠一再蓄意杯葛,又怎能怪藍白的表決反制?而當少數的綠委硬要衝鋒壓制多數的藍白立委,這樣的暴力因果還不清楚嗎?

民進黨的雙標是說什麼、做什麼不重要,是誰做的才重要,所以兩岸黨對黨談判,藍去談是賣台,賴清德說就可以。現在賴總統說政黨要理性合作、少數要服從多數,其實說穿了意思就是,藍配合綠的合作才是理性,綠變少數時就未必要服從藍多數,而是藍要尊重綠。

從草莽黨外進化到完全執政,再到雙少數執政,抗爭策略、經驗豐富的民進黨顯然比國民黨高明,不僅是非價值隨時可變,賴清德現在說的也還得看他真正做的,這是「雙標」變「雙面」的更高境界。新國會與賴政府比的是耐力與意志力,這一場爭取民意認同硬碰硬的纏鬥,才剛要開始呢!(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