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森林遊樂區親水趣

遊樂區內溪流、水瀑及壯闊山景。
遊樂區內溪流、水瀑及壯闊山景。

圖與文/記者羅玉如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是屏東縣獅子鄉的知名景點。位處台九線南迴公路的丹路村,距楓港僅約十公里。園區青山綠水環抱,處處可見彩蝶飛舞。光臘樹、黃連木、相思樹、台灣櫸、樟樹、桃花心木成蔭。瀑布步道約三千公尺,單程約需六十分鐘,主要沿內文溪而行,沿途可欣賞溪流及森林景致,體驗親水樂趣。

森林茂密溪流豐沛 園區最大特色

屏東縣獅子鄉超過九成人口是原住民,因經濟發展條件不佳,人口嚴重外流,當地居民主要以傳統農林漁牧狩獵為生。光復初期隸屬高雄縣潮州區,民國三十六年二月改隸恆春區。三十八年四月增設高峰區署而轉隸。三十九年九月台灣實施地方自治,調整行政區域,成立屏東縣政府,同時撤銷高峰區署,同年十月改為屏東縣獅子鄉迄今。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瀑布步道入口處的雙流巨石地標。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瀑布步道入口處的雙流巨石地標。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可說是獅子鄉最廣為人知的代表景點,範圍涵蓋丹路村及草埔村。這裡的森林原為台灣南部地區特有的熱帶季風雨林。民國五十四年起,林務局申請聯合國世界糧食方案,執行台灣林相變更計畫,在該區推行林相變更。擇定的光臘樹、黃連木、相思樹、台灣櫸、樟樹、桃花心木等造林樹種,經過五十多年歲月,已成長茁壯為大樹且林木成蔭。正因森林茂密,有利涵養水源,因此溪流是雙流遊樂區最重要的遊憩資源,也是最大的環境特色。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遊園面積廣達一千五百八十四點八五公頃,海拔介於一百五十至七百公尺之間。瀑布步道入口處安置雙流巨石地標,是到此一遊的觀光客拍照打卡熱點。

青山綠水環抱,享受大自然慢生活。
青山綠水環抱,享受大自然慢生活。

園區主要溪流稱內文溪,源自牡丹溪山。遊樂區內可見許多大小支流,匯流而入。清澈溪水、瀑布可說是雙流代名詞。雙流瀑布曾奪得台灣最美瀑布亞軍,雨季時,水量豐沛、氣勢磅礡。山壁叢林間的幾處小飛瀑,意境不俗引人入勝。園區內也有溫泉,距遊樂區入口僅約兩公里,但水量不大易被忽略。

雙流瀑布森呼吸 登吊橋訪樹冠層

▲雙流瀑布及瀑布步道

瀑布步道是雙流園區的主要步道,前段平坦,沿楓港溪岸前行。後段山路行經茂密森林,終點就是雙流瀑布。瀑布步道大涼亭至雙流瀑布平台區域,目前進行整建工程暫停開放。雙流瀑布高約二十公尺,終年水流不竭、氣勢磅礡,為下游水域環境提供重要水資源。瀑布鄰近區域充滿森林芬多精及負離子,在此徜徉心曠神怡。

登上沿山吊橋,可觀察平時看不到的樹冠層結構。
登上沿山吊橋,可觀察平時看不到的樹冠層結構。

▲沿山步道

瀑布步道上方山坡,大致與瀑布步道平行的沿山步道共有四個出入口。溪水暴漲時,高處的沿山步道便成為撤離園區的替代道路。登上沿山吊橋,可觀察平時看不到的樹冠層結構。此地也是紫斑蝶過境度冬路線,來雙流務必要一探究竟。

▲白榕步道、龜甲屋遺址

白榕步道為遊客中心通往景觀步道中段路徑,全長約一千零九十公尺,步行單程約需三十分鐘。沿途穿越濃密的季風雨林,其中又屬桑科榕屬植物最具特色,常見長滿支柱根、板根的大樹。遊客多加留意,可在步道中段草叢中發現部分傾頹的排灣族矮牆遺址。

獅子鄉的排灣族群,基本上分屬恆春上蕃及下蕃。過去外界對排灣族的印象多為石板屋、小米酒等,但雙流鄰近的枋山溪、楓港溪、四重溪等流域,並無板岩跡象,因此推測在屏東縣率芒溪以南聚落並無石板屋,龜甲屋就成為南排灣一大特色。龜甲屋下方為頁岩矮牆基礎,以竹材為牆,屋頂以茅草覆蓋。

踏石的親水涉水步道。
踏石的親水涉水步道。

▲帽子山步道

帽子山是雙流最高峰,海拔約七百公尺,步道全長兩千六百三十公尺。登上山頂,視野遼闊,可環視周邊群山,天氣好的時候還可遠眺太平洋及台灣海峽的壯闊景致。每年九月底、十月初清晨,如果天候狀況許可,也能欣賞國慶鳥灰面鷲、赤腹鷹群集過境,場面十分壯觀。從帽子山步道起點至山頂將近二點八公里,步行時間約需兩小時。因多為上坡路段,建議遊客考量體力、腳力狀況、留意往返時間,再決定是否向上挑戰。

遊樂區溪流多,步道旁就可體驗親水樂趣,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
遊樂區溪流多,步道旁就可體驗親水樂趣,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

陽光草坪壯闊 文物館藏排灣藝術

▲陽光草坪
位於瀑布步道旁的陽光草坪,是一片群山環繞、綠意盎然、開闊壯麗的綠草地。小朋友可在此盡情奔跑嬉戲,大人在座位區歇歇腳、喘口氣,沉浸在靜謐的深山氛圍,好不愜意。

陽光草坪。
陽光草坪。

▲園區設施

園區設施有濱溪休憩廣場、無障礙野餐桌椅、林靜小亭、親水階梯、雙流遊客中心暨自然教育中心。濱溪休憩廣場在森林樹蔭下,以環狀友善步道及休憩設施串連園區動線節點,營造曲徑穿梭意境。雙流森林遊樂區的遊客服務中心一樓,提供旅遊諮詢服務、園區導覽影片介紹及文創商品販售,遊客可在此蓋雙流紀念章,為走訪雙流留下紀念和美好回憶。

▲獅子鄉文物陳列館

獅子鄉文物陳列館位於獅子鄉公所旁,是排灣族第一座文物館,典藏排灣族藝術創作。獅子鄉公所向原民會爭取一千一百萬元經費,於民國九十年一月開始動工興建,九十一年二月落成啟用。牆壁、屋頂仿原住民石板屋,使用頁岩堆砌而成。館藏文物包含排灣族攝影、繪畫、木雕比賽得獎作品、有鎮館之寶美譽的驅獵遊社百年木雕。

驅獵遊社百年木雕以百年櫸木雕刻而成,正面刻劃原住民人像。曾被枋寮鄉水底寮居民當作古井蓋,後來捐給枋寮文物促進會。獅子鄉公所獲悉,才與促進會著手規劃迎接儀式,以隆重古禮迎回獅子鄉文物陳列館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