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不開火山的村民 菲律賓塔爾火山村刼後尋共生

2020年1月,全世界都在關注新冠疫情擴散時,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南方著名的塔爾火山出現積極活動,12日大量火山灰噴發,釀成世界級的災害。

火山灰迅速瀰漫周圍地區,警戒在短短幾小時內升高到4級,瀕臨爆發,甚至可能引發火山海嘯。區域半徑14公里內的50萬名居民,不得不倉皇逃難。

當他們再度返家時,家園已一片灰白,漁業與作物也毀於一旦。

將近4年後,公視採訪團隊重回塔爾火山噴發當時遭受重創的八打雁省班亞加區。當地正在跨國非營利組織的協助之下,慢慢站起來;但災難情景仍歷歷在目。

非營利組織寶石之心方案主任埃斯圖斯塔表示,「2020年塔爾火山噴發,火山湖湖水高漲,沖毀了附近房屋。」

班亞加區許多居民圍繞火山湖而居,但當時湖面上漲,湖水灌入民宅;加上火山灰接觸到湖水後,會凝結成水泥般的硬塊,破壞力如同土石流一般強大。

菲律賓家扶中心代表張凱莉說:「水泥一樣硬的東西跟著水面上升,它淹進到了村子以後,就變成非常有破壞性的,像土石流一樣的材質。」

房屋被撞出大窟窿,湖水仍然高漲,受損的設施再也沒有修復。但居民還是留下來,持續在火山湖裡捕魚。

公視記者徐婉寧報導,「觀眾朋友可能會想問,塔爾火山這麼危險,為什麼居民不搬遷?其實這邊許多人是靠火山湖中的捕魚或者是飼養吳郭魚維生,一旦離開的話,他們就沒有其他的謀生方式。」

政府沒有提出協助謀生的計畫,離開火山湖村民就不知道靠什麼養家。但是不離開的代價是每天必須面對蠢蠢欲動的火山,驚惶逃命的場景隨時可能重演。

長年從事國際服務的家扶基金會正是在這個時候來到菲律賓,跟在地組織寶石之心搭上線,開啟火山村落的災後預防與重建計畫,改變了許多家庭的未來。

3年多前火山噴發時,珍妮才6歲,爸媽帶著她和其他6個兄弟姊妹緊急逃難,卻發現逃生車輛的座位不夠,媽媽決定讓珍妮先上車。

八打雁省9歲孩童珍妮說:「我當時跟家人分開了,我很緊張,也很擔心,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他們。」

即使過了3年多,講到當時跟家人失散,珍妮的眼淚還是停不下來,幼年時期的巨大衝擊在她心裡留下了陰影。珍妮後來參與了重建計畫中的兒童心理健康課程,學習如何面對災難帶來的心理後遺症,也跟家人一起接受防災與逃難訓練。

珍妮母親卡納皮特說:「逃生包裡面有重要文件,結婚證書,還有其他證件,健康保險之類的。」

八打雁省居民蘿斯說道,「火山噴發時我們要帶的東西已經準備好了,衣服、孩子的出生證明。」

事先預想災難來臨時的可能狀況,並且做好必要的準備,才能盡量減少第一時間的慌張。

現在不只是接受協助的災民,班亞加區區公所的防災意識也明顯提高。他們制定出一套流程,包括火山一旦活動時,要如何緊急廣播,做好撤離準備。但是災區重建的重點,不只是緊急救援。

菲律賓家扶中心代表張凱莉表示,「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說,災害發生後,要做緊急的救援。但是救援後呢?3個月後呢?6個月後呢?」

八打雁省班亞加區公所區長帕里帝克認為,「最困難的是生計計畫,這是最需要的。」

最需要的部分也是最困難的。家扶基金會跟寶石之心、區公所合作,嘗試過讓接受扶助的家庭賣米、製作洗碗液,也種過水耕蔬菜。最後與村民達成共識,決定養雞。

八打雁省居民波頓薩蘭說:「以前我們只是家庭主婦,現在接觸學習新的東西,養雞。」

雖然這裡大部分家庭仍是依賴捕魚為生,但現在多了一筆養雞收入貼補家用來源。只是火山微粒的影響無所不在,如何觀察環境變化、保護小雞,成了居民每天的例行工作。

天災無法掌控,應對災害的韌性卻可以培養。面對近在咫尺又無法離開的塔爾火山,當地村民在跨國團體協助下,合力找尋與生活環境的共存之道。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塔爾火山噴發 杜特蒂建議帶供品去祈禱
菲律賓塔爾火山噴發 附近45萬居民須撤離
菲國塔爾火山噴出火山灰 警戒提升至第4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