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比爾蓋茨的人設面臨重估風險

編者按:在極客和世人的眼裡,比爾·蓋茨都擁有極高的人設。在前半生,他對技術的貢獻是眾多科技天才的榜樣,從微軟隱退後,他對慈善事業的高調參與讓他贏得了世人的諸多讚許。在外人眼裡,就連他的婚姻也幸福無比。但在他和梅琳達離婚之後的很短時間之內,他的名聲似乎就面臨要重新評估的風險。Austin Carr對此進行了評述。原文發表在彭博社,標題是:Bill Gates's Carefully Curated Geek Image Unravels in Two Weeks

離婚後,比爾蓋茨的人設面臨重估風險
離婚後,比爾蓋茨的人設面臨重估風險

劃重點:比爾·蓋茨在技術界和慈善界都享受極高的聲望但當他和梅琳達的關係已經無可挽回時,尚不清楚他的名聲也會如此蓋茨的好名聲並非一貫如此,PC鼎盛時期他的人設是殘酷無情的大亨2000年代,蓋茨把重心轉向慈善事業,這為他贏得了普遍讚譽隨著這樁離婚案的更多細節浮出水面,比爾·蓋茨的個人品牌面臨嚴峻的重新評估

離婚,曖昧的職場行為,跟杰弗裡·愛潑斯坦的關係,在所有這些被曝光之前,比爾·蓋茨的形象就只有一個:令人喜愛的美國億萬富翁,技術家,慈善家。當然,聯合創辦微軟公司讓積累了多到荒唐的財富,他住的是帶有室內蹦床,價值1.3億美元的豪宅。但是,他還以開車送孩子上學,瘋狂刷劇(《摩登家庭》),穿衣打扮像內德華·“內德”·弗蘭德(Ned Flanders,《辛普森一家》裡面的一個角色),以及願意排隊去買自己喜歡的芝士漢堡而聞名。

蓋茨接地氣的人設很有力量。很多財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人都曾為重要事業捐過巨資,但沒幾個實現了Reddit AMA(Reddit的一個訪談節目,嘉賓要回答網友提出的任何問題)的相關性。在過去二十年的時間裡,蓋茨和他的妻子梅琳達在慈善事業上的巨大努力讓他們的社會影響力到達了又一個高度。可以說,當他在福克斯新聞上面倡導應對氣候變化,提出Covid-19解決方案時,當他在艾倫秀大談根除疾病和改善教育時,蓋茨無疑是企業界解決世界難題的意見領袖

今年5月3日,當比爾·蓋茨與梅琳達·蓋茨(Melinda French Gates)宣布27年的婚姻走到頭時,那個平民主義者的形象突然破滅了。有損形象的細節迅速浮出水面,包括有關比爾有婚外情,在微軟以及以夫妻兩人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跟員工發展辦公室戀情的報告陸續曝光。梅琳達在離婚聲明中說,雙方的關係“已經破裂,沒有挽回的餘地”。現在的問題是,比爾·蓋茨的名聲是否也是如此。

很容易就會忘記其實比爾·蓋茨並不總是那麼受公眾的尊敬。在PC革命的鼎盛時期,他的人設從極客變成殘酷無情的大亨,野蠻無禮地斥責下屬,據稱1980年代初,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在接受癌症治療期間蓋茨還曾試圖大幅削減前者所持的股份。(蓋茨則表示,自己對這件事的記憶跟艾倫的有出入。)微軟的旗艦產品Windows軟件就是bug一大堆的爛攤子,讓數百萬消費者感到沮喪,史蒂夫·喬布斯抱怨蓋茨和他的團隊對抄襲蘋果的產品既“恬不知恥”又抄得“沒有品味”。甚至連監督世紀之交微軟壟斷案的法官都說,蓋茨“對他本人和公司有一種拿破崙式的概念,一種源自權力以及純粹非成功的傲慢。”

不過,到了2000年代時,這位世界首富似乎意識到自己必須改變這種雷德蒙德(微軟總部所在地)強盜大亨的敘事方式,對此他的財富會有所幫助。他辭去微軟CEO的職務,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抗擊瘧疾與艾滋病,提高兒童接種率的事業上,這就是後來的蓋茨基金會,這個慈善機構最終捐出了500億美元,讓夫婦倆贏得了廣泛讚譽,2005年更是跟U2樂隊主唱波諾一起當選了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在微軟遭遇反壟斷案不到十年之後,蓋茨就已經可以到國會山上串門拜訪,就美國的科技競爭力和健康計劃向議員出謀劃策了。

2008年,就在全職工作重心轉向慈善事業之後的不久,蓋茨曾告訴查理·羅斯說:“我很幸運,微軟的工作讓積攢了價值不菲的所有權。沃倫·巴菲特喜歡稱之為社會開出的'支票',讓你可以找一千個人替你造一座金字塔,或者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當然,這些大額的慈善支票極大地幫助了弱勢群體。同樣地,在將他的個人形像從殘暴的技術專家修復成聖潔的救世主方面,慈善事業也證明了其驚人的有效性。善事換來了善意。他和梅琳達每年替基金會發表公開信逐漸變得比微軟的產品發布(儘管門檻低)更受歡迎。對他的媒體審查大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渴求蓋茨改變世界想法的主流出版物給他留出的永久性客座編輯的位置。2015年他的一場TED演講吸引了數千萬的瀏覽,時不時的書單推薦也也很受歡迎,有奧普拉來背書,奧巴馬還曾給他授予總統自由勳章。

這關乎的不僅僅只有名聲那麼膚淺。蓋茨在公眾當中的影響力會影響到關鍵,爭議性話題的風向(直到最近他還遊說要保留對Covid-19疫苗的專利保護)。但隨著這樁離婚案的更多細節浮出水面,這種影響力爭受到威脅。這並不是說非政府組織以及非營利組織就不再收他的錢了。但是,就像持懷疑態度的人所指出的那樣,如果他尋求跟女性僱員建立不適當關係的話,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可能就不再是為女性賦權的理想倡導者。如果蓋茨在幾年前跟杰弗裡·愛潑斯坦走得太近,甚至在愛潑斯坦就一項與未成年人性交易的罪名認罪之後仍如此的話,蓋茨顯然也不是反對性交易運動的合適領導者。與其說他面臨被徹底“註銷”的風險,倒不如說棲息在道德高地上的他面臨Ctrl-Alt-Delete(編者註:Windows快捷鍵,用戶可選擇“註銷”/“鎖定”/“任務管理器”等功能)。

蓋茨的一位發言人說,“有關蓋茨離婚的流言和猜測已經越來越荒謬,”而且“虐待員工的說法是錯誤的。” 該發言人還補充說:“蓋茨在這些慈善會議上跟愛潑斯坦有任何私下交談的說法完全是不正確的。”

對於比爾來說,這本該是把焦點對準氣候變化的一年。今年2月份,這位億萬富翁在發布新書《怎樣避免氣候災難》時曾發出戰鬥召喚,並召集全球領袖與普通消費者投資環保科技研究,制定碳排放規則,多買點電動車,少吃點肉。但巡迴售書幾個月後,全世界的焦點都對準了他的離婚。

另一個後果也許是比爾·蓋茨的個人品牌面臨嚴峻的重新評估,親民的億萬富翁形象可能有點模糊了。對於他的戴眼鏡的慈善家魅力必不可少的是,這給人真實可親的感覺。Netflix 2019年的一部紀錄片甚至邀請觀眾《走進比爾》(Inside Bill's Brain)。這部紀錄片上線一個月後,據說梅琳達就開始去諮詢離婚律師了。這部熱情洋溢的紀錄片用三集的篇幅去歌頌蓋茨,展示了一位忠誠的伴侶,一個愛喝無糖可樂,並不斷地為如何拯救世界而撓頭的親民天才的形象。

然而,現在那個節目只不過充當了一個突兀的提醒的作用,提醒大家蓋茨人設的翻修其實投入了多大的努力,尤其是在一些相互矛盾的證據(比方說他在會議上有對妻子不屑的習慣)逐漸浮出水面時。紀錄片的其中一集(第三集),在被問到梅琳達是不是會明確指出他的錯誤(“his shit”)時,比爾·蓋茨的回答事後回想起來失去了那種討喜的尷尬。他笑著說:“經常如此,當然。我希望她不是什麼都看在眼裡。我開玩笑而已。”

2017年,比爾·蓋茨給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自傳《刷新》(Hit Refresh)作序。在序言中,他提到了遺產的重要性。他寫道:“就像這本書名所暗示那樣,納德拉並沒有徹底跟過去割裂,你點擊瀏覽器刷新的時候,頁面上有些東西還是一樣的。”

他的觀點是,自從蓋茨經營這家軟件巨頭的多年來微軟已經重塑了自我,但它的源代碼仍然保留著他的部分DNA。對於更廣泛的科技領域而言也可以這麼說。蓋茨重塑自我成為了一名慈善家,但在初創企業聯合創始人以及獨角獸首席執行官的心目當中,他依然是傳奇,在眾多一度被神話的領袖逝去,消失或失寵之際,他仍然是矽谷的政治家

直到去年仍呆在微軟董事會的蓋茨一直是高管的靈感來源。在科技業界有著難得的理性聲音的納德拉曾寫道:“我知道,重新找回公司靈魂的一部分是讓蓋茨重新出山,讓他更加深入的參與到我們產品和服務的技術願景當中。 ”但自從《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一樁已有十年之久的辦公室戀情,部分微軟董事希望蓋茨請辭之後(蓋茨的一位發言人表示,這段關係已經友好結束,而且蓋茨的請辭跟辦公室戀情無關。),其他人還會再對比爾·蓋茨的參與按下刷新鍵嗎?

多年來,蓋茨一直備受尊重,足以讓他鞭笞一般對外界批評無動於衷的技術專家。在棘手的社會問題成為酷事之前,蓋茨曾指責矽谷忽視這些問題,而是沉迷於開發各種應用和小玩意兒。有一次他曾批評說:“當你患了瘧疾快沒命的時候,我想你會抬頭望著天,然後看到那個氣球,但我不確定那氣球怎麼能幫到你。”他指的是谷歌的聯網項目Project Loon。蓋茨還試圖調和一下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的傲慢,後者繼承了備受討厭的極客的衣缽,去年夏天,他還譴責了馬斯克對疫情的大放厥詞。

不過在蓋茨的吸引力被打上星號之後,他那無所不在的技術積極主義可能就沒那麼有意義了。比如,馬斯克對蓋茨的奚落就不以為然。去年7月,他曾在推特上說,“Billy G.不是我的愛人”。想像一下,在特斯拉這位模因大王身陷花邊醜聞的時候,如果蓋茨又挑起一場事端的話,他又會訴諸於什麼東西呢?與此同時,在納德拉的帶領下,微軟的救贖故事已經足夠強勁,以至於蓋茨的靈魂已經可有可無。就算需要,在近期微軟的活動上擔任配角的似乎更有可能是鮑爾默,那位一度備受非議的CEO繼任者(後來成為洛杉磯快船隊受人喜愛的老闆),而不是蓋茨

對於他的遺產問題,蓋茨一直以來都非常生氣。他曾發誓自己從都沒有過“生命終結目標”,還說紀念自己“是件蠢事”。對於一位喜歡邊在跑步機跑步邊聽歷史講座,並且擁有達芬奇日記的65歲老人來說,如果說蓋茨從沒有思考過後人會如何看待他這輩子的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就像他在2005年所說那樣,自己人生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他說:“這些都不重要,那不能激勵我。不管我們被後世遺忘還是銘記,都改變不了我們每天做的事。”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