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力發電 影響海洋生物

離岸風力發電被視為是珍貴的再生能源,有助降低碳排放量,而在科技進步之下,如今高功率的風力渦輪可安裝在比以往更深的海床,但是否因此可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尚待評估。目前已知海洋生物可能會因作業時的噪音而失去方向感,或因探勘船隻頻繁往來而受到驚嚇。 馬里蘭大學環境科學中心(University of Maryland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研究人員貝莉(Helen Bailey)與同事探討離岸風力發電場對海洋生物的可能衝擊,並提出相關建議,提供未來監測與評估的參考。 貝莉表示,「離岸風力發電場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因此更需要考量發電活動對海洋生物的長期影響,像是觀察鯨魚、海豚等生物常出沒的地區,避免威脅到牠們的生存,同時持續監控風力渦輪的建設與運作」。 除了打樁發出的巨大聲響可能會造成聽力受損,並導致動物或魚類找不著方向,探勘船隻的移動和器械裝設作業,也可能會讓海洋生物受到驚嚇。不過,另一方面,風力渦輪或許可發揮人工珊瑚礁的作用,增加生物食物來源,而且因為渦輪附近有捕漁和遊船禁令,等於提供了一處海洋保護區。 馬里蘭大學環境科學中心的切薩皮克生物實驗室(Chesapeake Biological Laboratory)主任米勒(Tom Miller)表示,「風力發電計畫的重點之一,就是避免因為安裝相關設施,而對環境造成負面衝擊。我們需要花一整年的時候,了解常在該區出沒的海洋生物,尤其是那些對聲音特別敏感的哺乳類動物」。 研究人員建議,當局應鎖定特定海域進行資料蒐集、建立模型,以因應離岸風力場對海洋生物造成衝擊的問題,並幫助監管機關做出決定。研究人員認為,美國的離岸風力發電場仍處發展初期,更應落實這項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