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忍華人投票被刁難 馬文南服務選民逾20年

馬文南還記得1990年代,華策會人瑞中心主任伍寶玲參選華埠學區委員時,大批華人家長想為其投票,卻在投票站被以各種理由刁難、拒絕。「當時我們到選舉局投訴,他們說:你們既然如此在意,為什麼不自己到投票站工作呢?」從1993年開始,馬文南便開始在選舉日當中文翻譯、協調員(coordinator),迄今已20多年。

12日的紐約市初選,馬文南在華埠華裔選民最為集中的投票站之一孫逸仙初中任協調員。傍晚下班高峰來臨前,已有近300人在此投票站投票。馬文南回憶,1990年代,華人參政在紐約剛起步,學區委員會選舉投票並不需公民身分及註冊選民,只要是公校學生家長便可參與;華人參選學區委員帶來第一波華人投票高潮。然而華人家長或因不諳英文,或因不熟悉投票程序,不少在選舉站內被以各種理由拒絕投票。

馬文南說,自那以後,很多華人便積極參與到選舉日的投票站義工之中,為華裔選民提供翻譯等協助,不再讓華裔選民因語言障礙或程序不熟,導致投票權無法行使。「20多年來進步了很多,我們現在原則上不拒絕任何有投票意願的選民。在選民名單上找不到名字,就幫其確認正確投票站地址;實在找不到,而選民又堅持認為自己在此具有投票權,便教他們用『宣誓選票』,一樣能投,事後選舉局再核實信息。」

在馬文南看來,最近20多年,華人在投票選舉上進步很快,但如今老年人的投票熱情高,而年輕華人反而不熱心。馬文南認為,以前華人社區工會力量強大,候選人重視,工會的青壯年成員是投票主力;隨著現在工會力量式微,候選人多選擇到老人中心拉票,青年一輩則較少得到候選人關注。馬文南指出,華人選民在投票中遇到問題要據理力爭,「不要輕易放棄投票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