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昆明五日行/張亮亮

張亮亮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好中國故事,7月中旬,雲南省作家協會組織德宏、西雙版納、臨滄三地作者朋友們,在昆明“滇池溫泉花園國際大酒店”舉辦作家培訓班,此次培訓活動自7月10至7月14日,為期5天。

早在6月份,培訓活動經州作協負責人發佈通告後,我毫不猶豫,在第一時間踴躍報了名。

作為州作協的一名小小會員,平日裏,只能靠自己勤學苦練,認真研讀,報刊雜誌甚至長篇小說,無聲的閱讀不僅是我最好的學習方式,更是我心靈深處最好的慰藉。

靠著多年的自學與積累,隔三差五,偶有文字見刊,自己的言論得到媒體的肯定,對於一個寫作者而言,無疑是最幸福的事。

平日的生活裏,很難遇到文學大師的指點與教誨,本次,由省作協特意組織學員,赴省作協總部昆明,特意開展關於詩歌、散文、小說以及文學評論等,專業知識的主題講座。邀請的主講老師,都是省級、國家級甚至中央級,國內著名的頂級文學大師,以及著名作家、文學大咖等。

州作協、省作協為了特殊照顧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生活無保障的卻擁有著文學夢的閒散文人,考慮到我們的經濟狀況,往返昆明機票由州作協為我們承擔!在昆明培訓學習期間,住的是國際大酒店,吃的是國際營養餐,食宿全部由省作協統一安排。

從愛上寫作一直走到今天,回頭望,自己的寫作生涯,再多的淚水都無法解讀。

一個人,在瑞麗,靠著替人搬家拉貨來維持生計,炙熱的太陽無情的燒烤著這座城,我光著膀子背著冰箱、洗衣機上六樓,汗如雨下,累到快要休克,甚至吐血,也要堅持。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賺取的是受累甚至還要受氣才能拿到手的血汗錢,這便是我在這座邊境小城的謀生手段,因為,有了飯吃,我才能為寫作而戰,為夢想而奮進。

今日,因為自己的愛好,受到省作協的邀請與重視,不僅免去昂貴的飛機票,還要免去食宿都在國際大酒店的高額費用,更加難得榮幸的是,參加培訓學習班完全免費。

能免費參加省作協的培訓學習,我自有生以來還是第一次,在我倍感珍惜的同時,內心充滿了無比的感激,感謝州作協、感謝省作協一片良苦用心。

對於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對於我這泥腿子出身有著文學之夢的寫作者,我還猶豫什麼呢?無疑就是一次很好的“充電”,於是毫不思索趕緊報了名。

凡是報名成功的學員,全部被拉進一個新建的微信群,名曰“到昆明培訓學習工作交流群”。

自本群誕生之日起,我便隨時關注群動態,隨時關注群內領導發佈的相關檔。時間,似乎過的如此緩慢,終於從6月熬到了7月,在群內看到自己的機票已經成功預定。人逢喜事精神爽,內心的激動難以掩飾,離7月10日出發之日越來越近,除了要精心準備好自己的行李外,另外就是要把這個“特大喜訊”告訴遠在故鄉山西,晉南老家的父親母親,告訴自己的幾位好哥們,讓他們也感受一下我此時內心的喜悅,滿足一下人人都有的那點虛榮心。

7月10日,姚月媛、蔣富榮、我還有楊龍友,我們瑞麗四位文友提前相約,結伴而行,由姚老師開車,蔣老師、我還有龍兄共同拼車,前往芒市國際機場,與德宏州內各位老師文友們匯合,一起乘機飛往昆明。

按照預計時間,下午2時許,我們四人準時到達德宏芒市國際機場。拿上登機牌,排隊過安檢,找到登機口對應的候機室,開始候機。

坐在龐大的候機大廳內,剛剛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程,此時,可以稍做小憩,泡上隨身攜帶的咖啡、紅茶,一邊品嘗,一邊欣賞窗外的飛機場。

德宏芒市機場,位於國內最西南部一座國際機場,距離市區約6.5千米,我們站在航班樓內,望向窗外,遼闊的飛機場內,飛機各行其道,時而飛走,時而降落,每當一架飛機降落,便會有工作人員為飛機檢修護理,如此近距離的觀賞飛機,機身上的字體看的一清二楚。

回想童年時期,在故鄉山西晉南老家,每當我們看見天上有飛機經過,同伴們各個高興的歡呼雀躍,為看到飛機而興奮不已,乘坐飛機,那是我們童年時期遙不可及的夢,永遠充滿著期待與嚮往。

如今,坐上飛機,早已圓了童年的夢,本次,我們乘坐的是瑞麗航空DR6508航班。

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宏州內的文友們從四面八方紛紛到達約定的地點,本次航班因天氣延誤,旅客需延遲登機。

下午6時,我們登機,飛機啟航,穿越雲層,隔著機窗,欣賞著天上風景,一個小時後,降落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剛下飛機,又換乘小車,司機把我們送往指定酒店,“滇池溫泉花園國際大酒店”。

踏進酒店的那一刻,已是黃昏時分,酒店大廳門口,省作協的工作人員,早已恭候多時,我們排隊報導簽名,領學習資料,緊接著兩人一間自由組合,辦理入住手續。

楊龍友與我同住一間,七拐八拐終於找到5106號房間。走進房間,放下沉重的行李,此時才感覺到旅途的勞累。房間內空氣暢通,窗明几淨,高端大氣上檔次,難怪人家號稱“國際大酒店”,服務更是一流的。兩張大床上鋪著潔白整潔的被褥,每張床上特意用紫紅色床單擺放成一朵“大花”。我選擇靠窗的一張床,挨著窗戶似乎更能提起我創作的靈感。

在陽臺靠窗的另一邊,一張紅木寫字臺吸引著我,未來三日,這裏便是我的辦公之地了。

因我隨身攜帶了筆記本電腦、單反相機等,雖然,我並不是一位正牌記者,但我,儘量鍛煉自己讓自己成為一位記者所具備的本能,我所做的工作與記者也沒啥兩樣了。因為,作為一名寫作者,我不僅要寫好散文小說,還要鍛煉寫好新聞的能力,本次,省作協的重要培訓,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不求到時是否能夠發表,不求發表後是否有分文報酬,從拍攝到寫稿,儘量突破自己,做好“一條龍服務”,不帶任何功利心去挑戰自己。

旅途雖有些疲憊,但到了真正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卻被酒店田園般的設計風格與新的藝術環境而深深吸引,頓時睡意全無。

夜晚,酒店大廳一茶室引起了我的注意,更加引起我注意的是,茶室內一位身著布衣的美女茶藝師。走進茶室,古樸、典雅、清秀,室內依然散發著藝術的氣息,茶藝師的兩道眉角向上挑起,顯然是被紋過,給我的感覺,美女似乎是從古代穿越而來,言談舉止中透露著幾分仙風道骨,雅而不俗,更有著幾分霸氣。

她示意我就座,品茶論道,我在靜靜觀看茶藝師的表演。我們依滇池而居,賞池塘月色,有素養的美女茶師一展泡茶技藝,品一壺香茶,感受春城清涼之夜。夜,無比的靜雅,茶飲數杯,辭別茶師,回寢室脫了個精光,泡上滇池溫泉,臥床後,卻夜不能寐,遐想聯翩。飲茶過多,睡意全無。時而,窗外陽臺下,池塘裏的魚兒“撲騰”一聲,打破深夜的寂靜,把我帶入更深的想像。不知何時,已是清晨,不知名的鳥兒把我叫醒,催我趕快起床,今天要開始上課了。

洗漱完畢,酒店餐廳內,早已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國際營養餐,每次用餐,我們都要出示購餐劵,購餐劵只限當日當次使用,過期將自動作廢。

餐廳內,中餐、西餐五顏六色的美食應有盡有,用完早餐後,我們來到會議大廳,“西山爽氣”,興高采烈期待今天的第一堂課。

7月11日上午,“西山爽氣”會議大廳內,我們來自德宏州、西雙版納州以及臨滄市三地作者學員,以及省作協的工作人員,共計100餘人雲集於此,將要參加省作協組織的作家培訓班啟動儀式。

偌大的會議大廳,所有的參會學員以及老師們,根據會議桌牌上自己的名字對號入座。

我和文友夏陽同坐第三排相鄰位置,培訓第一天,由省作協駐會副主席胡性能啟動動員開班儀式,開講第一句便是,歡迎作家朋友們常回家看看。

第一堂課特邀請了,雲南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文學博士、著名詩人王淩雲,筆名一行。為我們講述了關於詩歌的寫作章法,講座主題為《當代詩中的自然與風景》。

一行老師為我們層層剖析,詩,是在平靜中回憶的情感,詩歌,是把自然作為一個經驗領域來處理。

下午,由北京作協副主席、魯獎獲得者,著名散文家周曉楓,為我們講述了關於《散文的自律與自由》,在論述的過程中,為我們分析解讀散文的結構形式,何為“虎頭豹尾豬肚子”。由於演講的精彩,大家聽的如癡如醉,甚至忘記了下課時間。

下午5點多,當日講座結束後,6點30分,從三地作者群中各抽調15名代表,坐上大巴車趕往《雲南省大劇院》,去觀看由《雲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花開彩雲南”《第九屆雲南文學藝術獎頒獎晚會》。

舞臺上,精彩的文藝演出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戲劇、歌曲、詩歌朗誦、民族舞蹈等。演出期間,獲獎嘉賓輪流登臺領獎。

頒獎現場,其中,一位重要的獲獎嘉賓閃亮登臺,他是著名的中國導演集演員於一身,曾拍攝過多部影視劇的於榮光於老師。數年來,他在螢屏上塑造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老師接過獎項後,當即發表了獲獎感言。

7月12日上午,主講老師為廣西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南方文壇》主編張燕玲老師,《以文脈溝通世界》。

《十月》副主編、著名小說家宗永平,用自己的語言向大家闡述生活的層次和小說的深度。

培訓現場,各位學員對各種題材寫作的不解與迷惑踴躍提問,進行現場互動。

7月13日為培訓的最後一天,大家做了會後總結。各位學員通過努力學習,認真聽講,紛紛領到了結業證書。

在這培訓的三日期間,每天午休之時,看著旁邊的龍兄睡的如此香甜,心生幾分羡慕,我卻坐在電腦前忙的不可開交,因為我要利用寶貴的午休時間,來完成在會場做的會議記錄,以及拍攝的新聞圖片,還要儘快趕出新聞稿件,任務之艱巨,哪敢去午休。每晚我們回到酒店,房間的衛生有工作人員專人打理,我們的被褥又重新被疊的整整齊齊,使我們感受到貴賓般的待遇。

三天培訓時間一晃而過,別離之際,回顧三日來,我們在一起共同學習的短暫時光,每次課間短短10分鐘的休息時間,三地文友互加微信,互相邀約來他們各自的家鄉品茶遊玩采風。最後一個下午,大家互相合影留念,用影像記錄下這最美最難忘的寶貴時刻。

藝術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當日下午,是我們文友相處的最後一個下午,大家都不願浪費這最後一下午的美好時光,於是乎,幾位文友相約,來到著名的滇池湖畔,一起談天說地,暢聊心扉。我們邁步走在滇池湖畔,無拘無束的暢聊使我們開懷至極,玩的不亦樂乎!或許,我們想通過這種方式來釋放一下,三日來,共同學習的緊張與疲憊。

時而,一只孤獨的海鷗飛行在滇池上空,眼疾手快的我用手中的相機瞬間抓拍了下來。黃昏時分,在夕陽的映射下,任何的景,都是美麗的、溫馨的。美麗的滇池湖、湖畔散步的人群、情侶、遠處西山腳下一排微弱的霓虹燈等,都成為我鏡頭下的美景。

突然,滇池湖畔的一張長條椅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想借助此情此景,創作一副攝影作品,急中生智,邀約身邊美女文友李老師,來做我的臨時模特,兩位年輕的身影坐定後,面朝大海,共同欣賞相機裏面的美景。我尋找好角度,讓另一位老師按下快門。一張非常有創意的攝影作品誕生了,《相約黃昏後》,畫面中呈現的是一對年輕的背影,但卻給人們留下無窮的遐想……

飛回瑞麗後,鄙人有感而發,寫下一段文字:

因為對文學的熱愛讓我們結緣,正因為有了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我們才得以相見。雖然,我們只有短短的三天共同學習的時間,從此便成為同學,三天的同學相聚,時間固然短暫,但我們只要用一顆真誠的心真誠相處,便可以用一生一世的時間永遠牽掛,不能斷離。

我們散步走在昆明滇池湖畔,湖水不斷拍打著堤岸,擊起的浪花只要不會枯竭,滇池上空的海鷗便會一直相伴,直到永遠。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7月14日,為期五天的培訓相處圓滿結束,學員們臉上各個洋溢著幸福的神情,興高采烈踏上回家的征程。

就在我們離開昆明的最後一天,我們從瑞麗結伴而行的四位文友,共同商議,何不借此機會,到“雲南文學藝術館”一睹真容。

四位文友一拍即合,在姚姐的帶領下,昆明好友專車接送我們特意參觀走訪了“雲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以及“雲南文學藝術館”。第一次攀上省文聯高高的臺階,終於認了一下總部的大門,抬頭望著貴府的大樓,高大、輝煌、巍峨的屹立在藍天白雲之下,心中充滿了嚮往。走進藝術館內,呈現在眼前的是一件件珍貴的藝術品,書法、字畫、攝影、雕塑、民族樂器等,這裏展現的是民族的風情、民族的文化,此乃民族之魂,一件件藝術品的背後,隱藏著中華民族的文化之瑰寶。我們嗅到的是文化的氣息,感受著藝術的薰陶!然而,就在今年2月11日下午,著名作家莫言曾到訪雲南文聯,現場為《雲南文學》揮毫筆墨,寫下贈言:“文學無邊界,雲南有大家”。我們來的雖不在同一時間,但卻在同一地點,莫言是我最為崇拜的偶像,跟隨偶像的腳步,我也沾沾文氣。

真正趕回瑞麗,是夜裏10點多,望著燈光璀璨的瑞麗之夜,雖然饑餓伴隨著旅途的勞累,但我們的心卻是幸福的。

難忘昆明五日行,通過這次省作協舉辦的作家培訓班活動,大家受益匪淺,吸收了更多的專業知識,三地作者面對面互留微信進行線下交流,通過這樣的學習機會認識了更多的作者朋友。

這次昆明五日之行,使我開闊了眼界,開闊了視野,更開闊了胸懷。從而,也結識了更多的文學大師與文化名流。走出去,放眼望去,縱觀美好前程,天邊的彩雲之南,依然燦爛無比。心中的夢,依然不變,走遍天涯,雲遊四海,天地之間任我行。

辛苦的付出終於迎來勝利的曙光,回瑞數日後,鄙人做的新聞報導《省作協在昆舉辦作家培訓班 德宏31名作家參加培訓》上刊7月27日《德宏團結報》“要聞版”。其次,我與文友共同創作的那副攝影作品《相約黃昏後》,順利刊登7月24日河北《保定晚報》,而且佔據版面主圖,可喜可賀!

難忘昆明五日行,滇池湖畔留倩影,美好的記憶,願我們友誼長存!我們一起攜手並進,共同促進雲南文藝事業繁榮昌盛,讓民族的文化傳頌到祖國的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