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大蝸牛愛出動?內幕太嚇人

雨後大蝸牛愛出動?內幕太嚇人
雨後大蝸牛愛出動?內幕太嚇人

【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最近經常下雨,有民眾在下雨後的夜晚外出跑步,發現路上很多狗大便,而且還會動,仔細一看才看清楚是大蝸牛。

蝸牛為什麼在雨後四處亂爬?愛傳媒調查發現,蝸牛是透過腹足的曲伸向前移動,而且還會分泌粘液以減少摩擦。正因如此,蝸牛喜歡在雨後活動,因為地面溼滑時移動比較輕鬆。很多人都有在下雨過後出門,走路踩到蝸牛的驚悚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看起來像狗大便的蝸牛可不是一般蝸牛,而是「非洲大蝸牛」,顧名思義,當然是外來種。

台灣的非洲大蝸牛,是由日本人下條久馬一氏在西元1932年從新加坡引進,本來是為了要養著當食用材料,但是推廣失敗,現在已經遍佈全台各地。

台灣的本土蝸牛有大約300種,而且還陸續發現,但是都不算常見品種。最常見的台灣蝸牛除了非洲大蝸牛,還有同型巴蝸牛,又名扁蝸牛,分佈遍及全亞洲,如今澳洲及美洲也都有。

提醒大家,非洲大蝸牛必須養殖條件相當理想,才可食用。在戶外看起來可愛的非洲大蝸牛,千萬不能碰,更不能吃!因為非洲大蝸牛在國際上一向被稱為「田園殺手」,會危害農作物,而且也會散播傳染病,包括了結核病、腦膜炎、腦炎等,非常嚇人,最好能不碰就不要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