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跟吉隆坡原來這麼像!張麗善訪大馬曝7大轉運站世界級規劃

為了讓雲林變得更進步美好,縣長張麗善4月28日特率雲林縣政府工務處、環保局等單位,前往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中央車站、雙子星塔參訪,實地瞭解其運輸及建築機制,盼能取經改造雲林。究竟過程中張麗善團隊發現哪些亮點,能應用於當地大眾運輸交通建設?本文帶你了解。

據雲林縣長張麗善臉書的貼文內容,她提到自己日前率縣政府工務處、環保局等單位,飛往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中央車站、雙子星塔參訪,希望瞭解其運輸及建築機制。

取自臉書「張麗善」。
取自臉書「張麗善」。

其中雙子星塔的第41與42層連結天橋,距地面170公尺處,長58.4公尺,除了能連接2棟大樓,幫助民眾通行外,更有穩定雙邊建築物的作用,如人字形支架穩固在高空,因此也吸引世界各地建築師到訪觀摩。

取自臉書「張麗善」。
取自臉書「張麗善」。

接著張麗善與團隊再前往太子城,參訪長240米的布城鋼索大橋「serisaujanabridge」,發現它其中一端以帆船作設計,另一邊以30對鋼索鞏固橋身,不僅造型美輪美奐,場景十分壯觀,同時還配合週遭景觀做變化,晚上有特別的打光樣貌,儼然已成國際熱門地標之一。

由於目前雲林縣內有許多橋梁等待重建,如崙子大橋、清水溪大橋等。

加上雲禾大橋與布城鋼索大橋俱類似條件,惟橋的結構型式有些許不同,前者以軸力承載較大的脊背橋工法設計,梁身外觀較弧形;後者則以斜張橋做設計,垂力承載較大,梁身外觀呈一直線。

取自臉書「張麗善」。
取自臉書「張麗善」。

因此張麗善希望能把大馬橋樑、景觀等相關模式通通帶回雲林,參考國外經驗,有效結合文觀處、城鄉處,把雲林打造成台灣的觀光重鎮。

此外對雲林暸若指掌的張麗善認為,雲林在台灣擁有很好的地理位置,非常具交通潛力,不僅電子票證資料預估為大眾運輸發展的黃金區域,還被高鐵、台鐵等選為路線行經的鄉鎮市。

所以張麗善全心全意,審慎規劃大眾運輸轉運場站或集中式候車設施,供民眾轉乘使用,因為雲林這座農業大縣,未來必須與工商並進,透過旅遊產業的發展,創造多角、多元化都市。

尤其進入後疫情時代,張麗善發現大眾運輸也產生變化,為了使公共運輸運轉順暢,轉乘站點的接駁及候車空間變得格外重要。

取自臉書「張麗善」。
取自臉書「張麗善」。

這也是為什麼,雲林境內明明有90條客運路線,帶來境內及跨縣市的國道運輸服務,卻因各鄉鎮市目前缺乏指標性轉乘場站,導致民眾不方便,連帶讓公共運輸使用率欠佳。

另外張麗善也強調,城市不僅要以大眾運輸為主要發展定位,還要考量整體都市發展,就像中央車站,是吉隆坡最重要的運輸樞紐,匯集了鐵道、捷運、公車等。

不過當地車站,除提供現代化設備和便利的設施外,還將辦公室與住宅結合,運用開放式空間,避免阻擋來往人流,藉由車站為中心開展出工作、生活和娛樂的獨特共存環境,這一點非常值得雲林學習。

取自臉書「張麗善」。
取自臉書「張麗善」。

對此工務處汪令堯處長也補充說明,直指雲林老年人口比率相當高,為打造全年齡都能輕鬆搭乘、便利轉乘的大眾運輸,並響應全球節能減碳的願景,雲林正積極規劃境內7大轉運站,除2023年將動工的斗六轉運站外,縣府團隊也積極爭取,再與國產署合作建構北港轉運站。

取自臉書「張麗善」。
取自臉書「張麗善」。

而未來,轉運站定將參考吉隆坡中央車站的整體性規劃美學,透過各單位協商與資源分享,結合都市更新及土地開發計畫,創造雲林新生活環境與城市價值。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城市學文章:
台中到彰化從半小時變2分鐘「大肚和美橋」為何拖10年才動工?
營建業後繼無人即將消失?淡江大橋太複雜流標7次差點蓋不起來
蓋12年跨海「金門大橋」將通車!史上最難工程讓戰車也能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