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農業創新加值園區記者會

雲林農業創新加值園區記者會。(記者劉春生攝)
雲林農業創新加值園區記者會。(記者劉春生攝)

▲雲林農業創新加值園區記者會。(記者劉春生攝)

同樣是農業大縣,為何屏東縣在二零零三年就成立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而雲林在人才、產業和政策都相對缺乏。雲林縣長候選人劉建國重視雲林農業升級和產業加值的重要性。並在蘇治芬前縣長農業首都的基礎,整合虎尾大糧倉基地、褒忠產業園區、提升生物科技創新和加值,是雲林大農業的大建設。

立法委員蘇治芬於日前上午和劉建國委員邀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北港鎮長候選人張勝智、雲林縣議員蔡岳儒和蔡孟真,以及台糖生物技術部孫鈴明執行長、虎科大農業技術系戴守谷主任共同召開記者會爭取雲林農業創新加值園區。

農委會陳吉仲主委以生活健康、淨零永續、銀髮友善為主軸勾勒創新園區,希望創造農業加值產業新聚落,引導高規格、高品質的農業生產。陳主委提到豬血,不僅是豬血湯和豬血糕,可以發展成醫療用的血清;豬骨也可做成骨科的材料,豬的價值已經不是豬肉為中心,而是那些我們看不起眼的東西,經過加工後可以成為高產值的生醫材料,甚至是毛小孩寵物食品。

劉建國委員表示,感謝蘇治芬委員,更要特別感謝農委會陳吉仲主委,這園區主要的目的跟方向,就是要讓雲林的農業可以快速跟生物科技來做一個對接,這個農業產業創新加值園區的內容,就已經涵蓋很多生物工程跟做法,讓雲林整個農業的產值,再度往上提升,這絕對是非常正確的方向。

台糖生技部執行長楊鈴明感謝蘇治芬委員促成口湖鄉的死亡廢文蛤殼讓台糖生技材料廠線鍛燒加工,處理後成品結合學界的技術應用,以改善養殖環境,是循環經濟成功案例,並且協助地方解決廢文蛤棄置髒亂問題。

蘇治芬立委說明產業加值園區,現在是個概念,但從概念到實踐需要很多的努力, 創造產業的吸引力和誘因,政策的支持和產業進駐,以及如何讓園區的產業永續發展,甚至從鏈結地方和國際,形成產業群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