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科大與三義木雕博物館合作開發AI文物智慧巡檢機器人

文物智慧巡檢機器人技術發表會(圖源:三義木雕博物館)
文物智慧巡檢機器人技術發表會(圖源:三義木雕博物館)

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近年致力以AI保存文化資產,今年首次與苗栗縣文化觀光局合作,針對三義木雕博物館的藝術品,開發全臺首部「AI文物智慧巡檢機器人」,機器人以機械手臂檢視展品,拍攝高解析影像並辨識差異,可在危害初期提出警示,有利於預防性維護文物。


雲科大智慧辨識中心主任張傳育指出,「AI文物智慧巡檢機器人」由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曾永寬、電機系教授洪崇文、資訊工程系教授張慶龍等3人合作開發,結合機器人作業系統(ROS)、即時定位與地圖建構(SLAM)技術、相機姿態重現技術、劣化檢測及預警技術等,安排機器人依照設定路徑,前往各個文物的位置記錄現況,並且定時定期例行性巡檢。


他進一步說明,保護木質文物並非易事,環境的溫度、溼度、空氣品質、光照等因素都有影響,此外還要防範以木材為食的黴菌、蛀蟲、白蟻等,如果無法儘早排除危害因子,就有可能導致文物受損。「AI文物智慧巡檢機器人技術」將在巡檢過程中蒐集環境感測數據,記錄文物的劣化特徵、起因、環境因子,搭配影像差異辨識系統,提出文物受損的成因判斷與對治建議。


苗栗縣文觀局長林彥甫說明,雲科大教授曾永寬民國109年帶領團隊進駐三義木雕博物館,整飭藏品、培訓館員,並建立預防性保存的專業知能,導入保存管理系統,雙方因而有了合作契機,在今年木雕館獲得文化部博物館事業推展補助計畫補助後,一同投入藏品維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