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豹能源帶頭衝,綠電接下來該留意「這族群」,暑假飆股現在就是佈局機會!

美股漲多震盪,月線以上都是多方趨勢,不用自己嚇自己,台股也是相同的狀況,多方趨勢不變,目前在 5 日和 10 日線區間震盪洗盤,等待表態的關鍵 K 棒,會決定七月行情,投資朋友一定要加入蘇建豐 LINE 群組,即時掌握操作訊息,即時掌握盤勢。權值股 F4,台積電 (2330-TW),鴻海 (2317-TW),聯發科 (2454-TW),廣達 (2382-TW),震盪整理,多方格局沒有改變,想要操作的朋友反而要趁震盪切入;櫃買指數先創高,中小型股會先領軍攻擊,投資朋友要把握,現在佈局七月營收往上或有題材的族群,獲利更快更多。

大華國際投顧蘇建豐表示,全球前三大雲端業者,微軟,GOOGLE,亞馬遜均有意來台設立運算中心,資料中心的基礎建設以及電力供應成為最先受惠的族群,加上暑假用電量大,「電力」一定是題材不斷,從一開始的重電,華城 (1519-TW),亞力 (1514-TW),士電 (1503-TW),到現在的綠電,雲豹能源 (6869-TW) 領軍上攻,森威能源 (6806-TW) 和永崴投控 (3712-TW) 跟進攻擊,不過短線急漲乖離率擴大,不建議過度追價,拉回再佈局;反而可以留意股價整理很久,股價都在低檔的太陽能族群,政府大力發展乾淨能源,太陽能是主要電力供應來源,太陽能族群整理攻擊,許多個股都低檔轉強,例如茂迪 (6244-TW),聯合再生 (3576-TW),達能 (3686-TW),安集 (6477-TW),元晶 (6443-TW),太極 (4934-TW) 等等,可以持續留意。

蘇建豐最新佈局【發電 & 軍工雙飆股】,綠電營運回溫,切入軍工無人機,營收開始成長,股價打出 8 個月大底型態,今天平盤開始佈局,現買現賺漲停,潛在上漲空間高達 + 40~50%,起漲點不要錯過!

蘇建豐指出,暑假來到,除了天氣很熱用電量大之外,遊戲也將迎來旺季,鈊象 (3293-TW) 持續創高,會帶動遊戲概念開始攻擊,辣椒 (4946-TW),智冠 (5478-TW),網龍 (3083-TW),華義 (3086-TW) 等等。

蘇建豐最新佈局【暑假飆股】,暑假來到營運增溫,新產品推出挹注第三季營收,股價打出兩年半大底型態,今天周線轉強開始佈局,現買現賺漲停,潛在上漲空間高達 30~40%,起漲點就是第一時間卡位。

蘇建豐提到,扇出型面板級封裝果然變成市場主流,蘇建豐早在 5/29 就開始與投資朋友分享此族群,群創 (3481-TW),友威科 (3580-TW),東捷 (8064-TW) 都大漲,不追價,拉回可以留意,尤其是 CoWoS 新王者 - 友威科 (3580-TW),直接拉出三根漲停,台積電設備廠商,加上輝達要開始採用扇出型面板級先進封裝,半導體設備營收占比高達 60~70%,5 月營收年增 68%,創下 20 個月新高,股價整理一年半轉強,5/29 開始佈局,一路買一路加碼,完全不用追價,連續三天漲停,股價 61~86.4 元,短線急漲價差操作,賣出一半持股大賺 + 41%,部位又大,直接賺大錢,單單友威科,龍哥超多位會員朋友,達陣百萬獲利,今天除息 2.02 元,先觀察填息狀況,持股一半安心續抱。

京晨科第二 - 精聯 (3652-TW),協作型機器人所需要的工業系統,接到歐洲和美國大單,APPLE 為大客戶,5 月營收創歷史新高月增 111%,第一季獲利年增 166%,營收和獲利持續成長,股價剛突破的時候佈局,短短五天,迎接四根漲停,持股大賺 + 38%,跟著龍哥第一時間卡位,簡單大獲利!

【友威科第二】來勢洶洶,薄膜濺鍍靶材,鋁合金基板獨家供應 XX 扇出型面板級封裝,五月營收年增 1XX% 為近 137 個月新高,下半年還會大幅度成長,股價突破轉強,6/24 平盤附近開始佈局,迎接兩根漲停,今天股價再大漲創高,目標很高,繼續佈局繼續加碼,把握佈局機會。

七月新飆股,友威科迎接 5 根漲停,京晨科第二 - 精聯迎接 4 根漲停,友威科第二???? 迎接 2 根漲停,還有發電 & 軍工雙飆股和暑假飆股,七月新飆股絕對不能放過。

開放留言登記,先登記先卡位,七月新飆股,明天專人帶你進場,在蘇建豐 LINE 群組,留言「我要七月新飆股」,一起賺。
【Line ID】@lung88988
https://lin.ee/NoCbIJF

採訪來源: 大華國際投顧 蘇建豐分析師

雲豹能源帶頭衝,綠電接下來該留意「這族群」,暑假飆股現在就是佈局機會!

FB 頻道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futurelung5

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NoCbIJF
ID:@lung88988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