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甘迺迪中心上演「十三聲」展現台灣街頭活力

林懷民(二排右三)1973年成立華語社會第一個當代舞團雲門舞集。蕭美琴(二排右四)稱每位舞者都是活的藝術。(記者張筠/攝影)
林懷民(二排右三)1973年成立華語社會第一個當代舞團雲門舞集。蕭美琴(二排右四)稱每位舞者都是活的藝術。(記者張筠/攝影)

雲門舞集抵達全美巡演第四站,20日在華府甘迺迪中心(Kennedy Center)上演經典舞作「十三聲」,藝術總監鄭宗龍表示,能讓國際觀眾欣賞亞洲獨特的顏色、聲音、肢體語彙,從舞蹈中洞察台北的街頭活力,令他激動難忘,且睽違近三年重啟海外演出,正逢甘迺迪中心50周年紀念,也給雲門舞集的巡演增添別樣記憶。

鄭宗龍2016年創作「十三聲」,以60年代艋舺街頭人物身形樣貌為靈感,結合宮廟祭典、夜市叫賣、恆春古謠等台灣文化風景,將台灣獨有的聲音、色彩、俚俗和肢體語言結合,他表示自己所住的萬華地區有很多廟宇,從中發覺藝術養分,希望能藉舞蹈將古老的文化記憶呈現給國際。

鄭宗龍說,「十三聲」是早期街坊鄰居給萬華街頭藝人的稱號,「十三」有「眾多」之意,「一個表演者可以演藝多種聲音、肢體動作」,他結合母親所述,回憶兒時,「街上形形色色、人來人往的情景、獨特的宮廟聲音,一切元素融為一體,像電影院一般」,想把記憶中的感覺呈現在舞蹈中。

甘迺迪中心主席魯特(Deborah Rutter)看完演出後深受感動,「好的作品會激發人思考幕後創作者的心思,甚至好奇他的人生經歷,想了解其內心,這是藝術的可貴和成功之處」,她也驚嘆於舞者們剛柔並濟的肢體表演,「如此精彩的演出想必有日以繼夜的累積」,感謝舞團展示舞蹈的魅力。

魯特說,20日正是甘迺迪中心啟動2022年舞蹈季的日子,「有雲門舞集為我們揭開序幕,吸引國際目光,實屬榮幸」;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說,今年正逢甘迺迪中心50周歲,而明年雲門舞集也將迎來半百紀念。

1973年林懷民打算成立舞團,「我爸爸說,舞者是偉大的藝術家,從事充滿生命力的職業。而我媽媽勸阻失敗後說,若要做,就要努力;若足夠努力,將來有一天便可登上甘迺迪中心的舞台」,如今這已是雲門舞集第四次來到甘迺迪中心。

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也在演出後表示,雲門舞集每位舞者都是活生生的藝術,展示台灣的活力、想像力和創意,為他們向國際展示台灣的多元面向而驕傲,「雲門舞集1973年成立時,是台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華語社會第一個當代舞團,如今仍是台灣門面」。

雲門舞集20日至22日連續在甘迺迪中心帶來三場演出,鄭宗龍表示,明年計畫到新加坡、歐陸等地巡演。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今晚去沙龍嗎」 德拉瓦華婦遇殺豬盤 痛失166萬元
紐約下州賭場新執照 被爆圖利特定業者
法拉盛中餐館海報頻遭破壞 商家憂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