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毛月亮」法國首演 蒙貝列舞蹈節演出3晚

(中央社記者李若韻蒙貝列28日電)雲門舞集「毛月亮」今天起展開法國首演,於蒙貝列舞蹈節連演3晚。舞蹈節向法國觀眾推薦,「毛月亮」是以光彩奪目的身體姿態,審視當代人類與通訊科技的關係。

蒙貝列舞蹈節(Montpellier Danse)今年第44屆,自6月22日至7月6日舉辦,位於南法蒙貝列,以重視編舞創作並追求研究與實驗風格聞名,被法國文化部長達提(Rachida Dati)譽為法國當代舞蹈重要基地。去年觀眾人數創下6萬人,今年共有17組舞團展演,10組來自法國,7組為國際團隊。

雲門舞集「毛月亮」舞作將於6月28至30日於舞蹈節重要時段晚間8時演出,地點在蒙貝列市中心內的國家級歌劇院OPÉRA BERLIOZ / LE CORUM,具良好的聲音、燈光與舞台效果,可容納2000名觀眾。

舞蹈節官方網站特別標註本次為「毛月亮」的法國首演,並邀請當代舞評論作家諾賽特(Philippe Noisette)撰寫「毛月亮」短評,供觀眾參考。

諾賽特寫道,雲門舞集自1973年林懷民創立以來,已將台灣推向世界舞台,2020年起由鄭宗龍擔任藝術總監。「『毛月亮』從一個特殊的月暈奇景出發,在穿透雲層冰晶的折射光中,編舞家鄭宗龍審視著種種改變正形塑出當前的世界,尤其是關於人類越來越依賴通訊科技。」

諾賽特有感於「毛月亮」作品裡純粹的肢體語言,他形容舞者們在冰島樂團席格若斯(Sigur Rós)的哀傷音樂中,一個挨著一個,以成雙、成群、或全體聚集的形式,與數片充滿形狀、顏色、流動影像的大型LED螢幕互動著。

諾賽特評論:「『毛月亮』向我們拋出一個關鍵問題,如果在螢幕前點擊幾下滑鼠就可以滿足需求跟慾望,那我們還要身體幹嘛?然而,雲門舞集已用一種光彩奪目的姿態回答了。」

蒙貝列舞蹈節將於法國時間28日為「毛月亮」舉辦記者會,讓國際記者向雲門舞集提問與對話,並將在舞蹈節官方網站分享記者會過程。

第44屆蒙貝列舞蹈節除了有室內售票型的專業表演外,亦有戶外免費表演、教育活動、圓桌論壇、夏日進修課程等。以支持編舞家進行研究與實驗為名的舞蹈節,自1981年創辦至今已累積482件共同創作的舞作。

以舞蹈反映時代的蒙貝列舞蹈節,由第一屆便擔任總監、即將在今年卸任的蒙坦納里(Jean-Paul Montanari)定調其特色。他曾說:「蒙貝列舞蹈節致力將舞蹈視為一種重要的藝術,一種能夠描繪這個世界的藝術,就像文學與繪畫。」

現年73歲的蒙坦納里今年曾向世界報(Le Monde)說:「身體是抵抗意識形態的場所。」(編輯:馮昭)11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