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遭歐盟加稅 陸媒曝「卡脖子」關鍵

歐盟擬對大陸生產電動汽車課徵「懲罰性關稅」。分析認為,只有加徵到50%以上,才能對大陸電動車商,產生根本性影響。
歐盟擬對大陸生產電動汽車課徵「懲罰性關稅」。分析認為,只有加徵到50%以上,才能對大陸電動車商,產生根本性影響。

歐盟從2023年9月13日,宣佈對中國大陸生產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有報導指出,在調查近9個月之後,歐盟對中國大陸加稅,「只差結果」。依目前的事態進展,結果將分成三種,第一種是加稅10%,第二種是加稅25%,第三種則是加稅到50%,甚至更多。

然而,關稅增長所帶來的實質影響,並不在於短期,而在於長期。畢竟本質上,從價格和配置來看,大陸產電動車,在歐盟都更有優勢,除非加稅50%以上,否則仍有明顯競爭力。

據大陸專業汽車微博「路咖汽車」分析,上述3種稅率,將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如果徵收10%的關稅,多數大陸汽車企業不受明顯影響,甚至能夠逼迫歐盟妥協或者重新談判。如果徵收25%的關稅,只有少數大陸汽車企業仍有戰鬥力,能夠繼續在歐洲生存。如果徵收50%以上關稅,則只有極少數大陸汽車企業,能繼續在歐盟市場裡征戰。

據調研機構「榮鼎集團」的調查報告,如果對大陸製造電動汽車,徵收低於30%的稅率,不會影響大陸電動車巨頭「比亞迪」,開拓歐洲市場的計畫。榮鼎集團報告指出,如果要使中國電動車出口商在歐盟市場卻步,那麼所課的關稅稅率,可能需要高達40%到50%;而對於比亞迪這樣垂直整合的製造商,則可能需要課更高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