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輪椅族怎麼搭飛機?流程4步驟還暗藏這些地雷

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們想要活得健康、活得快樂,就不能把自己關在家裡,行動不便的人也要靠電動輪椅代步,享受旅遊樂趣。不過,搭飛機時,電動輪椅該怎麼辦?現在電動輪椅族搭飛機就像「拆盲盒」,直到登機前一刻都有遭拒載的風險。要是這狀況不變,人數愈來愈多的熟齡族也難以暢遊四方。

40多歲的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祕書長林君潔,因罹患罕病「成骨不全症」,要以能支持身體坐姿的擺位型電動輪椅代步。回想過去經驗,她指出,電動輪椅族搭飛機不但流程繁瑣,且不確定性極高,就算事先提供一大堆資料、也比一般人提前到現場,但最後能不能順利上機,還是要碰運氣。

台灣電動輪椅族搭飛機流程

第1步:買機票。只有這一個程序,與一般人無異。

第2步:打電話或寫email給航空公司。提供2項資料:電動輪椅基本資料(如重量、尺寸、電池種類)、輪椅電池通過國際飛行標準的安全保證書。

這個步驟就開始卡關。林君潔指出,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沒有專線能處理這類事務,就算有,電話號碼也很神祕、很難找,所以有需求的民眾通常會撥打「客服專線」,但由於輪椅乘客不多,客服人員較少處理,溝通起來也不太順暢。

至於寫e-mail,通常會收到「謝謝您提供資料,登機當天會看機場現場狀況再做安排。」的回覆,就算已經獲得回覆,搭機當天仍需重新說明、提供資料,就像從未事先聯繫一樣,而且依然可能被拒載。

身障團體建議:提供乘客更明確、有效率的無障礙服務窗口。並給予工作人員更充足完整的教育訓練,了解不同障礙別的特性、所使用的輔具,以及可能需要哪些協助。

第3步:飛行當天,辦理報到、為電動輪椅申請「機邊托運」。

林君潔說,這是最碰運氣的一關,每次搭機,都可能因為航空公司不同、服務人員認知不同,而有天差地遠的結果。「機邊托運」是指,直到要登機之前,才將電動輪椅托運、放進貨倉。有些地勤人員無法理解電動輪椅為何不能像一般行李一樣提前托運,因此拒絕機邊托運,有時甚至到了登機前才說無法辦到,讓人只能眼睜睜看著飛機飛走。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副理事長劉家承說,如果不允許機邊托運,在漫長的等待登機過程,就只能使用機場提供的一般輪椅。對於一些需要坐姿擺位支持的人,坐一般輪椅會導致身體歪斜傾倒、呼吸困難、內臟受壓迫、眼睛無法平視前方等問題,姿勢不良的時間拉長,還會留下身體傷害。

「機場的物理空間有進步,較過去符合無障礙條件,但在服務層面,卻仍然把障礙者視為麻煩,」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主任游鯉綺表示,就算忍耐被重複問無數次同樣問題、花更多時間提早到場溝通,還是每次都得到不一致的答案,以及輪椅摔壞、輪椅電池被沒收、被拒載等各式各樣的「動彈不得」。

身障團體建議:更新機場設備及人力指引,明定機邊托運、領取輪椅相關流程並加以落實。

第4步:上飛機就座。

林君潔表示,航空公司要事先準備好客艙走道容納得下的「小輪椅」,並且將人從電動輪椅移過去,才能將電動輪椅關機、送去托運,並將小輪椅推到座位邊,再將人從小輪椅移到座位上。

游鯉綺說,下飛機的時候也需要小輪椅,有次航空公司忘了準備,飛機落地後,乘客都快走光了,空服員還一直過來問:「可以起來走一下嗎?」聽了實在欲哭無淚,問再多遍也是沒辦法啊!

要把人從這台小輪椅移上移下,也是個難關。劉家承說,台灣目前都是由空服人員徒手去抱或抬,有時候被抬的人體重較重,或是有異常肌肉張力、肌肉萎縮等問題;此外,徒手抱的移位方式可能對於空服人員的職業安全造成危害,被抬的人也很不舒服,甚至可能受傷。

身障團體建議:引進澳洲、美國、英國等先進國家已經採行用的移位機,讓有需要的人可以預訂使用。

超高齡社會,無障礙需求無所不在

台灣今年身心障礙者人數達到121.5萬人,逾7成是50歲以上,以行動不便的肢體障礙(超過33萬人),和聽覺或視覺障礙(約20萬人)為大宗。

立委洪申翰(左)與多個身心障礙團體召開記者會指出,「飛行無障礙」有很大改善空間。圖片來源 / 邱宜君攝
立委洪申翰(左)與多個身心障礙團體召開記者會指出,「飛行無障礙」有很大改善空間。圖片來源 / 邱宜君攝

「明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也有觀光旅遊的需求,很多人都可能需要坐輪椅、需要輔具。」立法委員洪申翰表示,航空公司都是財力雄厚的大公司,常常標榜自己的服務最好、服務創新,但這些服務是針對誰?又排除了誰?公共設施的合理調整並非「慈善」或「愛心」,而是「基本義務」,對於無障礙的保障,國家和產業若繼續牛步,將無法回應高齡化社會的需求。

延伸閱讀: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看哪科?中醫2招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預防新冠肺炎怎麼吃?飲食做到5件事,降低病毒感染風險

只想好好吃飯,為什麼這麼難? 盤點台灣無障礙環境4大危機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