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老狐狸》專訪1】「打掉重練」新片入圍7項金馬 蕭雅全換方式說故事

劉冠廷(後)和白潤音在《老狐狸》懷抱買房子的共同夢想。(華映娛樂提供)
劉冠廷(後)和白潤音在《老狐狸》懷抱買房子的共同夢想。(華映娛樂提供)

繼《范保德》之後,時隔5年,編導蕭雅全推出他的第4部電影《老狐狸》,透過置身1990年的一對父子,思考「階級衝突」的議題。蕭雅全坦言,自己是「概念先行」,因為見證台灣在1989年到1990年貧富差距擴大的關鍵時期,看到許多人買賣股票一夕致富,所以想從這個時間點說故事。

「晚近幾年不少電影以『階級衝突』的擴大為主題,像是《小丑》或《寄生上流》。雖然終極見解不盡相同,但都關心這個議題。」蕭雅全說,台灣此問題的源頭,可回溯到他大學時期,「1989年到1990年台灣股市狂飆,我哥哥也在念大學,隔一陣就聽他說,某個同學休學,因為炒股票成了百萬富翁,所以建議我媽賣房去炒股。但我媽很保守,守住房子,我家也沒搭上富貴列車。」

蕭雅全不斷思考這個問題,「我認為『同理心』也許可以暫緩『階級衝突』的對立,所以想從表達『同理心』的角度切入,定調之後就找適合的時空、人物去說這個故事。」片中劉冠廷、白潤音這對父子向擁有大批房產的「老狐狸」陳慕義租屋,但在金錢遊戲來臨的時代,他們買房子安身立命的夢想也出現變數。

蕭雅全不諱言,上部作品《范保德》票房不好,促使他想轉換一直以來的創作形式。「《范保德》時空自由對仗的說故事與留白方式,我自認很美、難度很高,但電影賣座不佳,其實是個問題,顯然觀眾被我推得非常遠、進不來。這個事實讓我想改變,所以面臨非常大的自我折磨。」

門脇麥(左起)、蕭雅全導演、劉奕兒出席《老狐狸》東京影展放映。(東京國際影展提供)
門脇麥(左起)、蕭雅全導演、劉奕兒出席《老狐狸》東京影展放映。(東京國際影展提供)

從編劇、拍攝到剪輯,蕭雅全創作《老狐狸》幾乎將自己「打掉重練」。他說,「我要表達的內容絕不打折,方法卻要讓觀眾容易理解,某種程度等於是學習新的語言、文法,要克制以往創作的直覺。而且最可怕的是,會自我懷疑。」

除了蕭雅全要重新調整,他多年合作的攝影師林哲強也得配合改變。蕭雅全說,「因為分鏡、特寫要增加,剛開始雙方都不習慣。我要補鏡頭,他翻白眼;但到中期變成他說要增加什麼,換我翻白眼。」不過雙方到後來都能適應新的工作模式,影片也在今年金馬獎一舉入圍最佳導演、男配角、女配角、美術設計、造型設計、原創電影音樂及原創電影歌曲等7獎。

電影《老狐狸》將於11月24日全台上映。

更多鏡週刊報導
【電影《老狐狸》專訪2】蕭雅全、侯志堅38年老同學 定期聚會一起成長創作
【電影《老狐狸》專訪3】侯志堅「非常動力」被打槍 重回私密狀態感覺就對了
【電影《老狐狸》專訪4】蕭雅全克服3大痛苦關卡 侯志堅音樂捕捉時代氛圍

[特企] 夢想之翼,助你實現征途嚮往
金馬專訪/吳慷仁自認「遲早會被遺忘」 作品不間斷藏隱憂:我們很可憐
金馬專訪/劉奕兒曾被嫌「長得不寫實」 為角色在家踩高跟鞋上百遍不惜變醜

更多金馬相關:
★專題報導:http://bit.ly/2pO2ZTj
★即時影音:http://bit.ly/34PeZ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