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賣不完,為何英特爾晶片還敢漲價?專家拆解背後原因

全球通膨情況不斷升溫,同時也衝擊了半導體供應鏈。《日經亞洲》指出,英特爾(Intel)已告知客戶漲價,並進一步指出根據英特爾高階主管透露,漲價區間依不同產品將落在15%-20%之間。

根據知情者透露,英特爾很可能會在秋天開始提升價格,範圍涵蓋多項旗艦產品,包含電腦及伺服器CPU(中央處理器)、Wi-Fi晶片和其他通訊設備晶片。英特爾管理層告訴《日經亞洲》,此番漲價主要是反映供應鏈價格飛漲下,不斷上升的材料及製造成本。

M1&Intel 圖/愛范兒
M1&Intel 圖/愛范兒

電腦越賣越少,電腦CPU價格卻反而上升?

這更凸顯出通膨對於半導體產業的衝擊。隨著全球疫情紅利逐漸耗盡,電腦、平板和手機等消費性需求正顯著下降,在庫存逐步下修的情況下,相關應用晶片如DRAM(記憶體)、顯示驅動IC等理應跟著跌價,但英特爾卻連電腦CPU(x86中央處理器)價格也跟著漲。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上就分析:「看起來半導體通貨膨脹大趨勢將持續。」然而事實上,英特爾的漲價動作其實早有端倪,在今年四月份的法說會上,英特爾就已經釋出了半導體需求漸弱的警告。

英特爾執行長派特派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當時指出,英特爾將「改變產品組合以尋求更高的價格。」該公司的財務長戴夫·齊默(Dave Zimmer)也表示英特爾正在尋求,於特定的產品市場漲價。

pat gelsinger 帕特基辛格 intel 英特爾執行長 Web_Summit_2017_- 圖/Wikipedia
pat gelsinger 帕特基辛格 intel 英特爾執行長 Web_Summit_2017_- 圖/Wikipedia

究竟因費性電子需求減弱而帶動相關產品跌價,與通膨導致的成本轉嫁,兩端的拉扯力道何者較大?陸行之認為,目前還有待觀察。

英特爾漲價有理,中、小型IC設計公司

不過對於英特爾的漲價動作,其他廠商是否可能跟進,甚至成為下半年常態?MIC資策會的資深分析師鄭凱安認為:「不太可能。」

鄭凱安分析,英特爾之所以能漲價的關鍵在於市占率極高。根據研調機構Mercury Research的統計數字顯示,去年雖然AMD在x86 CPU的全年市占率創下新高來到23.3%,但英特爾仍有76.7%的市佔。這也意味著,英特爾在市場上仍掌握極大的話語權,即便價格飛升,供應鏈上的合作廠商仍必須與其交易。

換句話說,廠商必須在特定領域擁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才能在價格上擁有談判籌碼。

這樣的情況也讓英特爾佔有獨特的優勢,但卻非多數半導體業者所能效仿。鄭凱安說:「漲價不會是常態,倘若需求沒有像英特爾這麼好,業者很難輕易漲價。」因此,英特爾的這一步棋,對IC設計業者而言很難效仿。鄭凱安坦言:「這陣子的中、小型IC設計公司,現在都很辛苦。」

vis 圖/世界先進
vis 圖/世界先進

據了解,透過調度產能或延後長約,確實能幫助IC設計企業得到一些舒緩。鄭凱安透露:「有些比較大的公司,甚至在考慮乾脆直接毀約。」顯示出此番通膨對IC設計產業帶來的壓力。

鄭凱安分析,一方面通膨導致IC設計商在下單時,遇到晶圓製造商的成本轉嫁,價格已偏高,終端消費如智慧手機等需求又在下滑,導致庫存上升,「有些驅動IC庫存已經累積到四、五個月了。」

至於這樣的狀態會延續到何時?鄭凱安說:「還很難判別,主要是看通膨會何時結束。」

責任編輯:吳秀樺

更多報導
台積電法說釋利多,上調全年美元營收達35%,撥雲見日化解砍單謠言
南茂再斥資125億元,加重投資台灣力道,全力投入5G車用市場布局
傳美國台積電員工不滿軍事化管理!吸引新血成歐美半導體業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