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市場魅力還在嗎?美銷售放緩 估全球仍20%成長

美國電動車市前10大車商,有6家第一季成長超過50%,國際能源總署預測,2025年美國電動車銷量,將增長到250萬輛。根據一項調查,美國年輕人對中國大陸電動車持開放態度,76%的40歲以下美國人會考慮購買。另外,韓系新款純電動車在台上市,也引發話題。

圖/TVBS
圖/TVBS

韓系新款純電動車在台正式上市。

韓系電動車商產品主任趙浩均:「基本上如果你用指紋掃描,它可以記住你最後一次下車的模式。」

指紋辨識、駕駛座按摩椅,可旋轉式6人座,功能再升級。

韓系電動車商產品主任趙浩均:「電子數位後視鏡的功能,也超過50%的車主進行選購。」

10%到80%充電時間24分鐘,環島一圈,里程焦慮降到最低。

韓系電動車商產品主任趙浩均:「台灣其實很多住宅都沒辦法,在家裡安裝充電樁,所以假設我們可以在最有效的,最簡短時間內進行快充的話,其實對車主的使用體驗上來說,是最好的。」

首批300輛,預計最快7月交車。

韓系電動車商行銷副總經理李家易:「從去年12月展開預售之後到今天為止,線上預接訂單就超過500張,其中高規格的版本大概占97%。」

減碳議題持續,電動車市場仍然有增長趨勢,國際能源總署預測,2025年,美國電動車銷量將從2023年110萬輛增長到250萬輛,美國及全球電動車今年銷售量預期成長20%,但低於美國2023年的成長幅度46%。

資深記者王皓宇:「美國電動車2024第一季銷售放緩,但全球電動車市仍將穩健成長,美國電動車市前10大車商,有6家在2024年的第一季成長超過50%,規模經濟是電動車廠的生存關鍵。」

市場分析機構指出,特斯拉尚未推出新車款,福特暫緩擴張計畫,電動車需求仍持續上升,其中現代、BMW、起亞等車廠顯著成長。

電動車達人傑克:「全世界如果以特斯拉來講的話,大家都在等新款等改款,所以很多人不是不買就是在觀望。」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電動車市場崛起,美國年輕人對於中國大陸電動車持開放態度,76%的40歲以下美國人,會考慮購入,60歲以上只有26%會考慮。

電動車發展促進協會總顧問陳禹伯:「整個歐美的銷量開始暫緩,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想買的想嘗鮮的,有錢買的都已經買了,那現在剩下比較沒有錢,不太想嘗鮮的這一些客群,那這些客群裡面有很大的部分是年輕人,他們的經濟條件並不是那麼的好,所以他們購買不起昂貴的電動車,對美國跟歐洲而言的進口車,有很大的市場,進口車最大的廠商是在中國。」

儘管對中國大陸電動車興趣濃厚,但買家也對數據共享及隱私問題表示擔憂,調查發現,如果是在美國本地製造,他們會更願意購買。中國大陸電動車發展成熟,多項優勢正席捲全球。

電動車達人傑克:「跟一般的電動車來比的話,至少便宜一半以上,變成中國電動車一直在做出口,整個電動車的趨勢可能你覺得放緩,但中國電動車是成長的,那如果是假如台灣現在可以買中國電動車的話,如果是你的話你會考慮的,我會買中國電動車,為什麼第一個是價格,第二個是它整個內裝跟整個配置,中國電動車現在如果以它跟特斯拉來比的話,它只輸在它的智。」

然而面對電動車產業快速擴張,根據日經亞洲報導,中國大陸電動車產能超過國內需求,預計將出現近2千萬輛的過剩產能。

電動車發展促進協會總顧問陳禹伯:「目前中國也遇到一個瓶頸,就是它們的電動二輪自行車太多,四輪的電動車產量過剩,購買的人其實跟美國一樣也都買了,所以它們現在的庫存也大,歐盟為了保護歐洲的國產電動車的這個廠商,它們對中國提出了48%的一個,懲罰性關稅。」

韓系電動車商行銷副總經理李家易:「價格優勢我想是目前在歐洲還有北美市場,它們最大的優勢之一,我想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電動車的核心在電池,這一塊我想還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考驗。」

2023年,中國大陸新能源車的出口量大增79%,達到120萬輛,對各國汽車製造商構成挑戰,也引發全球對價格戰可能加劇的隱憂。

更多 TVBS 報導
過度競爭無利可圖 分析師建議:福特、通用退出中國
本土電動車強勢 專家預言美大廠五年內退出中市場
加拿大擬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 將展開30天諮詢期
華為新電動車降價上市 高管嘆市場「太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