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守家園展覽 地震速報科技助民眾避難

「震守家園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22日開幕。(行政院提供)
「震守家園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22日開幕。(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今天(22日)與科技部、交通部、「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推動小組、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研院國震中心)以及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共同在蘭陽博物館舉辦「震守家園: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開幕,希望協助國人認識最新的地震速報科技,並習得正確的結構抗震觀念。

科技辦指出,本次展出中央氣象局與國研院國震中心所提供的「複合式地震速報」系統,該系統可在強烈震波來臨前,提早數秒到數十秒,透過手機簡訊、警報接收機燈光、聲音、電子看板等多元方式告知,即時提供民眾防震應變。

科技辦表示「震守家園: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更針對地震來臨時,揭露完整的因應與防範措施,例如日常的整備:耐震桌、隔震/減震建築物、結構安全監測系統、地震速報服務系統等。

科技辦表示,透過「前瞻計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的推力,速報資訊也在此次展覽中對外公開,期望能吸引產業界運用速報資訊,開發地震防災產業,例如結合智慧防災控制,可開啟逃生動線指示、避難掩護點指引、開門、關瓦斯、停電梯等方式,協助民眾避難。此外,高科技廠房更可用於設備機台的緊急應變,例如化學管線或生產線機台的自動關閉,減低地震災損,加速震後復原,共同打造智慧型防災的安居家園。

科技辦指出,「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分別在水、空、地、災四個面向,廣佈物聯網感測儀器,藉由儀器數據收集及物聯網資料開放,在地震來臨前,迅速讓民眾以手機收到國家級警訊通知,並及早避難。

科技辦執行秘書蔡志宏表示,現今科技仍無法有效預測地震何時來臨,但是藉由地震波傳遞的特性,當破壞力較小但傳遞速度較快的P波來臨時,偵測後立即發佈警訊,讓民眾可以在破壞力較大的S波到達前,採取緊急避難與因應作為。

科技辦強調,有鑑於規模6以上的中大規模地震約有70%發生於台灣東部海域,中央氣象局近年來積極建置宜蘭、花蓮連結至屏東外海的海底地震海嘯觀測系統,舖設約695公里的光纖海纜,並新增6座地震海嘯觀測站,強化地震速報功能。本次展覽也以模型方式呈現海纜觀測系統,包括海域電纜式海底地震儀模型、海底纜線模型(雙鎧、單鎧、輕型遮蔽)、台灣海域地震及海嘯觀測系統路線模型等。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