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臺鄉魯凱族珍寶 臺博館特展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自昨(廿六)日起至一一三年三月十日,於該館本館舉辦「Kialreba重返霧臺:臺博與當代魯凱的對話特展」,展出臺博館及屏東縣霧臺鄉魯凱族珍寶,總計超過百件魯凱族展品,包括一件器身帶有白、黑彩繪,並刻著人頭及百步蛇紋的木盾,即為館藏具有百年歷史以上的典型魯凱族屋頂型傳統木盾;另有國內著名的原住民研究者/藝術家高業榮教授採自屏東霧臺鄉大武村的一件人面紋彩繪雕刻屋柱,除了人面、百步蛇紋之外,獵犬紋也和部落起源的古老口傳故事有關;還有其蒐集之一件男子長袖短衣,為魯凱族男子傳統儀式性盛裝,八角星形紋尤為魯凱族之特色;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則出借一件其典藏之「魯凱族霧臺社木雕簷桁」參展。屏東縣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則展出部落徵集借展文物,來自鄉內神山、霧臺、佳暮、阿禮等部落,有傳統服飾、服飾配件、禮器等類,從各種角度呈現魯凱族物質文化的不同層面,均反映霧臺鄉魯凱族的特色。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於特展開幕致詞表示,這幾十年來政府致力於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原住民族文化主流化、重視原住民觀點,期盼讓原住民的文化可以持續被臺灣民眾喜愛、接受,更發揚光大。本次特展展現的重要意義包括族人進到庫房選件與詮釋的自由平等、大館帶小館分享文化與知識,以及原住民文化主流化的精神。期盼魯凱族的百合花精神,能持續影響全臺灣。

臺博館長洪世佑表示,臺博館是國內擁有最豐富臺灣原住民文物典藏的機構之一,秉持以原民觀點詮釋文物與歷史,顛覆以往具漢族史觀的策展方式,目前已和廿九個地方文物館展開合作,舉辦九檔特展,也獲文化部大力支持。本次特展歷經四年籌備,連結在地部落、文物和語言,展覽的成果展現臺博館史觀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