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氣+肯幹+機會 臨演也有出頭日

誤打誤撞進入好萊塢,從臨時演員變成好萊塢最資深的華裔電影人之一,陳保爾過去將近30年在好萊塢拍過的電影、電視和廣告,連他自己都數不清。

就在他出演第二部電影並開始擔任說話演員的當天,副導演給了他一大堆表格,讓他考慮參加SAG(演員工會,The Screen Actors Guild),按照好萊塢當時的傳統,一年拍片收入超過2萬5000元,是臨時演員脫離「臨時」成為工會演員的分水嶺。90年代中期的好萊塢演員工會坐落於好萊塢大道上的劇作家工會旁邊,花園洋房,雷根競選美國總統之前擔任演員工會主席時就在那裡辦公。

免面試 長相怪反是特色

臨時演員不用面試,不用教育背景,沒有長相要求,長相怪異或醜陋也可能成為特色。而本來長得英俊帥氣的陳保爾,因為被好萊塢認定有點像華人和拉丁裔的混血,很多電影都找到他,加上自己為人友善,勤奮肯學,常年手中都有接不完的戲。

「某種意義上講,當演員拍電影就是熬時間」,保爾說,尤其是小角色,正式拍攝可能只有幾分鐘,但前後準備和等待常常十多個小時,但即便這樣,他喜歡這一行的重要原因是能夠學到不少東西,很多大明星都是從臨時演員開始的。

從1990年到新冠疫情前退休,保爾除了做演員拍電影電視外,還擔任過選角導演,也指導學生拍片,參與大投資影片的編劇和製作。他先後在Deadly weapon、紅角落、Boston league等劇組中擔任選角助理,以華裔的語言和人脈優勢,幫助劇組尋找有中國功夫、或拉麵、變臉、雜技等特殊技能的華人演員,成了好萊塢與華人社區的橋樑。

「90年代中後期洛杉磯地區來自中國大陸的新僑並不多,很多人畢業後忙著賺大錢,願意進入好萊塢的不多,所以我就正好填補了這塊空缺」,保爾很快發現,好萊塢的導演對電影中華人形象的理解,還停留在半個多世紀前的廣東移民身上,他們認為身材比較矮小,顴骨比較突出或者眼睛比較小,就是華人。

保爾開始給好萊塢的選角導演們上課,糾正他們的單一的觀念,告訴他們中國人長相南北之分,東西城鄉也各有特點。好萊塢終於對華人長相新的審美標準。

大戲600人 留學生樂出鏡

擔任「紅角落」的選角導演,是保爾的好萊塢生涯中眾多亮點之一。片中有一場戲需要600名華人青年學生,劇組要準備800人,以防有人臨時不來。當時在好萊塢大道上有一個大型的可同時容納將近300人的舞廳,他們找到了舞廳老闆,並通過舞廳聯繫到每月第四個星期六在那裡聚會的中國留學生。不久,南加州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留學生都知道,好萊塢拍電影將有一場大型迪斯科舞會要雇臨時演員,那天拍的雖然是夜戯,但大批學生下午就前往試裝和化妝,不僅拿到了勞務費和車馬費,還有加班費,成為很多留學生非常難忘的經驗。

保爾笑說,記不清這幾十年拍了多少片子,但能記得住的大多數是對華人不太好的,比如「Boston league」電視劇在播出多年後,因為大批演員年紀漸老,要價越來越高,老演員大量臺詞的背誦也成問題,所以乾脆安排律師樓被華人收購,結束整個劇情。在該劇的最後幾集,保爾全程參與製作,現場指導華人演員的表演,也瞭解了好萊塢對華人劇情和角色設計的想法。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結伴仍遭搶… 2非裔白晝亮槍 商場停車場搶亞裔金表
布林肯批中國與俄為伍 王毅尖銳回應 提4清單
全美最佳大學 哥大遭除名...哈佛、MIT爭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