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更應小心「青光眼」!青光眼症狀有哪些?未及時治療恐失明

青光眼被稱作「沉默的視力殺手」、「視力的小偷」,因為不易發覺,患者發現時通常病情已經較為嚴重,甚至可能面臨失明危機。近期天氣變化大,有醫師提醒,天冷時尤須留意青光眼。究竟青光眼原因是什麼?青光眼症狀有哪些?誰是高風險群應特別注意呢?

青光眼因為不易發覺,被視為「沉默的視力殺手」、「視力的小偷」。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青光眼因為不易發覺,被視為「沉默的視力殺手」、「視力的小偷」。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青光眼原因是什麼?

所謂青光眼,指的是眼壓超過正常值,或是其他因素讓視神經出現損害,造成患者視野範圍不斷減少。

一般而言,成人的眼壓約10至21毫米汞柱(mmHg),眼球也會分泌一種名為「房水」的液體,維持新陳代謝、提供眼球所需養分。但若房水無法正常排出,眼壓很可能就會升高,進而傷害視神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青光眼在全世界是導致失明的第二大原因,經常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悄悄奪走患者的視力。加上青光眼屬於慢性、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一旦發生又沒有妥善治療穩定病情,患者失明的機率非常高。

青光眼症狀有哪些?

青光眼可分為慢性、急性。慢性青光眼不易察覺,通常出現病徵時,患者視神經已經遭到嚴重損害,仰賴平時定期檢查。至於急性青光眼,要是發現以下幾種徵兆,很有可能是急性青光眼的警訊,倘若沒有盡快治療,視力恐怕會在短短幾天內快速惡化,最終導致失明。

  • 眼睛脹痛

  • 視力模糊

  • 眼睛紅腫

  • 頭痛

  • 噁心、嘔吐

青光眼檢查方式為何?

關於青光眼,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史與家族史,進行一系列檢查,內容通常包括:

  • 測量眼壓

  • 視野範圍測試

  • 隅角鏡檢查

  • 角膜厚度測量

青光眼高風險群有哪些?

由於慢性青光眼不易察覺,以下族群被視為青光眼的高風險群,建議定期追蹤檢查,才能及早發現並控制病情:

  • 有青光眼家族病史

  • 年齡大於40歲

  • 眼壓大於21毫米汞柱

  • 高度近視或遠視

  • 眼球曾有外傷,或經歷過眼球手術

  • 糖尿病

  • 高血壓

  • 自體免疫疾病

  • 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

青光眼天冷時更要小心?

除了上述提到的高風險群,天冷時一般人亦須多加留意青光眼發生,因為冷天房水排出速度會變慢,冬天瞳孔放大的時間又比較久,眼壓很可能因此升高,增加急性青光眼的風險。

青光眼權威醫師呂大文也呼籲,同時符合女性、身高小於160公分、遠視100至300度、年齡大於55歲四大條件的民眾,特別需要小心。

延伸閱讀》身高不到160、輕度遠視⋯眼科權威警告「這4類人」冬天易發青光眼

青光眼治療方式是什麼?

青光眼治療方式,可分成以下三種:

  • 藥物治療:包含降眼壓藥水、注射劑及口服藥物,目的在於減少房水生成或促進房水排出,藉此降低眼壓。

  • 雷射治療:透過雷射治療,促進防水排出。因傷口小、操作時間短,患者不需住院。

  • 手術治療:傳統常見的青光眼手術為「小樑切除術」,會在眼睛做出排水通道,讓水分自然排出,但因通道容易隨著時間自然癒合,效果相對不穩定。患者另可考慮較新型的「青光眼導管植入術」,利用儀器定位後植入的極細微導管,協助房水排出。

基於安全考量,醫師普遍會先採取侵入性最低的藥物治療,若藥物治療狀況不理想才會考慮其他方式。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哪一種青光眼治療方法,目的皆在於控制眼壓,避免視神經進一步遭到壓迫而死亡,但無法用於治療已經萎縮的視神經。

延伸閱讀》避免青光眼惡化關鍵在「眼壓」!有哪些控制眼壓手術?

青光眼日常怎麼預防、保養?

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從事適量有氧運動等日常生活習慣,有助於降低眼壓,可以有效防止青光眼找上門,對於青光眼患者而言亦能防範病情惡化。另有研究顯示,吸菸是導致眼壓升高的危險因子之一,若想減少罹患青光眼的機率,建議您遠離菸品。

飲食方面,大量攝取咖啡因,可能是導致眼壓上升的元凶,應適量飲用。平常可以多食用含有花青素的食物,像是蔓越莓、黑豆、藍莓等,幫助眼球血液循環之外,還能增加血流供應、減緩視野缺損的惡化情形。另外科學也證實,適當補充魚油、維他命C、葉黃素、蝦紅素等,可以促進眼睛健康。

實習記者:黑立安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