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如何能一演20年?白先勇道出關鍵

▲白先勇看到現代的學生們,心靈需要傳統文化薰陶。
白先勇看到現代的學生們,心靈需要傳統文化薰陶。

白先勇帶著青春版《牡丹亭》回到台灣粉墨登場。他到Yahoo TV《茜問》,深度剖析這部作品歷久彌新的原因,也道出內心對傳統文化傳承的擔憂。雖然外界對他復興崑曲格外肯定,但白先勇不居功,感謝藝文界、企業界等眾人之力,才讓他這支「白家軍」能繼續往前衝。

他細數崑曲起源和崑曲之美,從曲調、舞蹈身段,方言口音、詞藻,都充滿了美感。湯顯祖以唐詩宋詞的文化功底,帶入深刻的情感哲學。若以《紅樓夢》做參照,白先勇解析,賈寶玉最後還盡俗緣,背負起自己的傷痛離去,種種細節刻劃,可謂融中國儒、道、佛家的思想為一爐。

而儒、道、佛教正好像是人一生中心態轉變的不同階段,由此可見,曹雪芹受湯顯祖影響極大,也代表了《牡丹亭》上承《西廂記》、下啟《紅樓夢》的重要地位。說到《西廂記》,就必須提到故事內容彰顯了女子為了追求愛情奮不顧身。陳文茜笑說,崔鶯鶯夜會張生的情節「比我還前衛」,還大膽地選在廟裡約會。

▲陳文茜笑稱《西廂記》夜晚幽會情節,比她還前衛。
▲陳文茜笑稱《西廂記》夜晚幽會情節,比她還前衛。

雖然被傳統禮教壓抑,湯顯祖情感豐沛,因此在創作《牡丹亭》時,邊寫邊掉淚。白先勇感嘆湯顯祖是個多情種,然而他沒有在故事中推翻禮教,反而是運用佛道教的理念,將其結局走向昇華。白先勇說明,從《紅樓夢》中也可看出,故事人物的選擇,還是都符合傳統禮教,畢竟多年以來的道統制度,非常難衝撞突破。

回溯儒家根本,白先勇認為,基本的禮教薰陶是做人的基礎,孔子的觀念就算放到現在來看,也毫不過時。只是後來在時代演進之下,變成了手銬腳鐐,這才產生了矛盾。

即便如此,青春版《牡丹亭》讓現代人對傳統戲曲之美,重新燃起興趣,一演就是20年。白先勇直言這齣戲是「天意垂成」,才能演出至今,在企業界、藝文界多位重量級名人大力相助下,他就負責搖旗吶喊、橫衝直撞,率領「白家軍」往前衝。

▲陳文茜和白先勇感嘆現代人只認識莎士比亞,卻不知湯顯祖。
▲陳文茜和白先勇感嘆現代人只認識莎士比亞,卻不知湯顯祖。

白先勇至今難忘在中國大陸各所大學巡演時引發的轟動,讓他深感年輕學子們心靈需要傳統文化滋潤。現在人可能聽過莎士比亞,卻不一定知道湯顯祖,文化的斷裂讓白先勇難掩憂心。現在台灣觀眾終於有機會再次親睹青春版《牡丹亭》的魅力,藉由台北、高雄、新竹的場次,感受崑曲之美。


看更多《茜問》:
一屆市長 半世紀的承擔 他知道歷史 也看到AI — 台北市長蔣萬安【茜問完整版】
破瓦繁華夢一場 李連杰60歲的告白(上集)【茜問完整版】
只要懂愛 現在是最好的時候 與蔡依珊的火鍋趴!【茜問完整版】
我這樣過了一生 — 專訪楊惠姍【茜問完整版】
愛,生命中最重要的名詞 — 關中、張惠君夫婦【茜問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