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德光生彭苡寧 越南通譯志工 運用專長幫助新移民 在異鄉也能感受到溫暖

德光學生彭苡寧在移民署擔任通譯志工,協助新移民克服語言障礙。(記者施春瑛攝)
德光學生彭苡寧在移民署擔任通譯志工,協助新移民克服語言障礙。(記者施春瑛攝)

具備越南語檢定高級能力的德光高中高三學生彭苡寧,目前在移民署擔任越南通譯志工及文化大使,她說,希望用自己的專長,幫助更多像她母親一樣的新移民,讓他們在異鄉也能感受到一份溫暖。

彭苡寧是知名越南語教授阮氏青河女士的得意門生,在高二時便已通過了越南語高級(C1)檢定。她在移民署擔任越南通譯志工,協助來自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新住民克服語言障礙,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她的文化推廣工作更是體現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促進了台灣社會對新住民文化的理解與接納。

德光高中表示,108課綱的實施旨在鼓勵學生多元學習,打破傳統教育的單一化模式,彭苡寧的經歷正是108課綱理念的最佳範例之一。在課程設計的引導下,她不僅學習了語言,還進一步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走出教室,進入社會,參與實際的社會服務與文化交流。

彭苡寧說,她的媽媽是越南人,在她7歲那年,媽媽開了一台二手小貨車到路邊賣越南河粉,暑假時她都會陪著媽媽每天清晨五點起床出攤,起初生意不好,她們就坐在街邊聊著媽媽的往事,媽媽常聊起剛來台灣時語言不通,身處異鄉的孤獨,以及社會對新移民的歧視,讓她心裡莫名的難過,這些媽媽的故事也因此深埋在她心裡。

上高中後,彭苡寧主動打電話到移民署,表示自己具備越南語檢定高級的能力,希望能利用暑假到移民署當志工,幫助東南亞移民解決他們的語言障礙。彭苡寧說,在服務過程中,每次在她看到新移民獲得幫助後的笑容,都讓她更加堅定未來的方向,尤其是一次次誠懇地對她表達感激,讓她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意義。

從彭苡寧身上,讓大家看到了新二代如何將自己的語言能力與文化背景轉化為服務社會的資源。在未來,將會有更多和她一樣的新二代利用自身多元能力和經驗,為台灣和越南之間架起一座理解與合作的橋梁。

(記者施春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