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藥辨識應用講座 金門閩南文化協會首辦吸引300人

【記者 洪美滿/金門 報導】由許燕輝鎮民代表服務處策劃,委託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主辦,金城鎮公所和四里社區發展協會協辦的第一屆閩南青草藥辨識與運用座談會,因報名參加踴躍,人數暴增超過預期,連續四週星期日舉辦,每場吸引超過50人、四場共約300人踴躍參加,顯示民眾迫切想知道祖先傳下來在身邊常用的閩南青草藥知識。

昨(30)日下午13時30分在金城鎮公所三樓舉辦第四場,由主講的中醫博士戚曙光及金門民間植物研究專家陳西村講說交流老祖宗的智慧後,完滿閉幕。金門縣議會副議長歐陽儀雄及夫人尚文凱聯袂出席與學員熱情交流。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由理事長楊再平、常務監事陳奕紘、監事蔡佩純、理事陳森照和秘書長石莉安等人出席。

為增進金門縣民對於閩南地區及金門縣在地青草藥的辨識與應用,由金城鎮民代表許燕輝服務處策劃、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主辦「首屆金門縣在地青草藥辨識與應用講座」,針對金門縣民傳承閩南青草藥文化相關知識,融入金門本地青草藥加以使用,以「常見、好用、易取得」等要素為主,讓民眾對青草藥知識提升,增進生活品質,融會貫通,推廣其閩南青草藥文化。其他鄉鎮社區民眾聞訊也紛紛建議到他們鄉鎮去舉辦推廣,增進大家的知識,許多自幼熟知的青草藥俚語俗稱的名字在眼前和耳邊出現,倍感親切。

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首屆金門縣在地青草藥辨識與應用講座」,內容深入淺出,第四場次由北門里鄉親和北門社區發展協會會員共同參加活動,講授簡報傳授學員實用的草藥學知識,透過此次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首屆試辦,優先針對該協會及金城鎮四里社區為主要參加對象,累積活動經驗,培養青草藥學用種子,推廣傳承閩南青草藥文化。

金城鎮民代表許燕輝致詞表示,在鄉間農路和果園,隨處可見藥草植物,可是長輩和年輕一輩不一定知道要怎麼食用,也不知道功效,就算略有耳聞,也常常是一知半解,甚至是以訛傳訛,需要向專家學習如何辨識,如嬰兒仔草茶、到手香、咸豐草、接骨草、無根草、金銀花、桑葉、金線蓮等民眾常因不清楚草藥的益處,任由草藥植物荒廢,白白浪費了大自然的寶物,甚是可惜!於是策劃本次講座,由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承辦,並邀請專業講師來授課,帶領民眾認識各種青草藥植物及益處。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青草養生產業的推廣,如金門農工職校在近年來已陸續推出檸檬香茅、迷迭香、洛神花、薰衣草茶包等是繼一條根形成產業後的新興青草藥產業商機,可透過推廣學習,培植新興健康產業,對於未來金門新興養生料理及青藥產業在地推展,未來發展可期。

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理事長楊再平指出,閩南青草藥已被視為閩南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在傳承閩南祖先遺留下來的寶貴知識,大陸已於2022年1月將閩南青草藥納入成為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可見閩南青草藥廣受重視,還可以透過盆栽做為隨手可得的環境美化植物和養生食材。

圖說:金門閩南文化協會主辦的首屆青草藥辨識與應用四場講座共吸引近300人參加。(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