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必要不外出、不赴醫?這些急症別心存僥倖,看醫生才安心


【藍若水報導】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全台,除了按時收看令人憂心忡忡的確診個案、死亡案例和疫情公告之外,生活中的諸多不便也困擾著民眾,其中先前就討論過有慢性疾病者或突然的身體不適者該如何就診這件事,各家醫療院所已陸續開放視訊看醫,解決較不方便前來醫院的患者之問題。

但近期有醫師觀察到,有些民眾可能順應了線上採買、工作上課的生活節奏,或想著醫療資源的珍貴,小症小病的情況忍一下就好,但醫師表示,如果有出現緊急性的症狀時,還是得盡速送醫,因為一旦耽擱而錯過救治時間,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更高。

到底要不要赴醫?醫師整理這些緊急狀況勿拖延

視訊門診固然方便,可以節省通勤和降低醫病雙方面對面接觸的可能感染風險,遠距醫療在輕微病兆、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況追蹤是有直接幫助作用,不過不代表要限制有「即刻需求」的人,根據柚子小兒科診所主治醫師歐淑娟、家醫科醫師洪暐傑提供的資訊,當發生下述這些急性症狀時,就該即刻前往醫院尋求專業幫助,以免拖延救治時間、造成病症惡化的結果。

  • 大量流血且無法止血的外傷:外傷無可避免的出血情況,應直接加壓按住傷口,假使10分鐘後持續血流量多,就有可能須進行縫合和接受傷口清創、注射破傷風的處置。

  • 意識不清或意識變化:如果正有發燒、腸病毒等症狀,要留意是否有出現意識不清或驟變的狀況,因為這有可能是腦部被病菌侵入的線索,得盡快送醫觀察。

  • 腦中風、心肌梗塞前兆:當觀察到面部微笑不對稱、舉手感到單邊無力或難以伸舉手臂和語言表達不清時,就有可能是腦中風前兆;另外異常的胸悶、胸痛的感受,尤其在爬樓梯或運動時更加明顯的話,也要提高警覺是否為心肌梗塞的風險性。

  • 不尋常疼痛:任何疼痛都是身體發出的警告,當有異常的痛感更該注意,所謂的異常包含猝然發生、特別強烈且沒有緩和的跡象,甚至會伴隨發燒、無力的情形,都建議民眾評估疼痛期間的狀態,再赴醫檢查。

  • 未滿3個月的嬰兒發燒,以及感冒高燒不退、氣喘發作,或是孩子有劇烈嘔吐、腹痛、頭痛驚醒、脫水症狀等,都應盡速就醫。

遵循防疫守則可降低感染風險 就醫也放心

疫情導致人民心慌,但過多的擔憂而怯步於就醫,對身體沒有任何幫助,且根據美國德州醫學會列出的染疫風險場合,在9個等級中,到醫院列為第四級、風險程度為中低階段,還不是高風險程度區,但還是要提醒,前往醫療場所時,該做的防疫原則一樣要完整做足。

此外,可能部分民眾認為貿然到醫院治療,會浪費醫療資源、給醫護麻煩,但上述這些緊急病況,是無法承受治療時間的拖延,也無助於醫療的結果。


原文引自:防疫非必要別外出!但有5種急症還是該看醫生,拖下去更要命!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