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不是意識形態 賴清德:不會排除安全、沒有核廢料的核能運用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出席賴清德「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發表會。   圖:張良一/攝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出席賴清德「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發表會。 圖:張良一/攝

[Newtalk新聞] 對於民進黨2025年「非核家園政策」,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今日強調,這個不是意識形態。核四已經公民投票決定;而核三廠二號機是依法停役,所以,總統蔡英文才提出第一次能源政策,這中間沒有意識形態。他還說,「未來如果新的技術有辦法解決核能的安全及核廢料問題,我相信社會會接受,我相信社會會接受的。在那個狀況下,當然政府不會排除安全沒有核廢料的核能的運用」。

賴清德今日舉行「淨零轉型、永續台灣」國家希望工程記者會。

對於媒體提問,台灣社會有人認為應該恢復核一到核四發電,並認為天然氣發電佔比過高可能會影響國家安全,也認為民進黨排除核能發電是意識形態問題,賴清德則答說,馬前總統主張重啟核四,所以任內重點都放在核四重啟,以至於新建電廠才1座3個機組、總共268萬千瓦的裝置容量。

對於2021年核四重啟公投,當時不同意票高於同意票、最後投票人數並未超過最低投票門檻,賴清德則說,核四已經經過公民投票,已經無法再去重啟,已經沒有重不重啟問題,因為人民已經做出最後的決定。

賴清德說,那核一、二、三,之所以為社會所疑慮,主要有二:一、是核廢料;二、是安全。到底要不要核一、二、三延役,除了要取考慮安全、核廢料,還要去考慮法律、民意問題,以及在執行上可不行。

賴清德說,根據法律,最後一個機組是核三廠的二號機,在2025年年中運轉期滿,依法要除役。這也是為什麼蔡總統提出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蔡總統不是在核一、二、三的機組還可以依法可以運轉狀況下硬要把它停止,然後來達到非核的目標。「不是」。是因為法律規定最後最後一座機組核三廠的二號機,必須要在2025年年中除役,蔡總統才提出第一次的能源轉型,就是「增氣、減煤、展綠、非核」。這中間沒有意識形態,只有依法行政,還有順應國際世界潮流的問題。

賴清德說,「未來如果新的技術有辦法解決核能的安全及核廢料問題,我相信社會會接受,我相信社會會接受的。在那個狀況下,當然政府不會排除安全沒有核廢料的核能的運用」。

至於天然氣佔比是否過高,賴清德說,2030年時,再生能源會到30%,但會優先將燃煤從30%降到20%,天然氣還是維持在50%。可是到2050達到淨零轉型那個時間點,主要是靠再生能源,不是只有太陽能或風力發電,而是多元的綠能,會著重在氫能源的發展,那時候天然氣的使用量也會跟著大量減少。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民調:五成二贊成「藍白合」三成一不贊成 81%藍營支持者渴望
趙少康拋國民黨讓步條件 「組閣權」輸贏都歸侯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