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交易根深柢固 難連根拔除

執法前已有華人加入了上街擺攤的大軍。(記者張晨/攝影)
執法前已有華人加入了上街擺攤的大軍。(記者張晨/攝影)

警方日前對華埠堅尼路、百老匯大街一帶非法銷售仿冒名牌商品的攤販進行大掃蕩。作為市警在聖誕節前例行的清理掃蕩,對於疫情後呈井噴式崛起的下城售假業而言規模空前,此前春夏季也曾有多次聯合執法。五分局表示,絕不會是最後一次執法,將加派警員巡邏,再有明目張膽叫賣者將按規定處理。華埠社區則表示,很難連根拔。

華埠及蘇活等下城周邊地區歷來假貨橫行,此前一分局轄區內非洲裔攤販的兜售規模遠大於華埠,一布墊地,假貨琳瑯,半條街擠滿攤位,尤其下午時分,販子的貨車占滿一條車道,給高峰時段堅尼路交通更添壓力。

疫情好轉後,尤其是此次聯合執法前,抓準節日季遊客湧入,一些從前巷弄間交易的華裔攤販也逐漸挪至堅尼路一帶;南區警署表示,此次逮捕的攤販大部分為非洲裔,而掃蕩執法在今年格外頻繁,主因此類非法交易已近「失控」邊緣,影響生活品質和社區形象。

售假交易多年來已成了很多華裔長者的收入來源,知情者指,執法並不能改變什麼,就華埠禮品店而言,只要進去詢問品牌、包款、顏色,店主一個電話,不出五分鐘就會有人拿著商品進來,也不需要街頭拉客。

商販們也會很「見人下菜碟」,知情者稱,若是遇到華人會砍價,就少掙一點,但一般收到整錢(現金)就不找零錢;而歐洲遊客要求高,堅尼路的東西「太假」,一般中國製造的假貨要比印度和其他地方的質量好。

不僅華埠,韓國城先鋒廣場、時報廣場等地均有售假行為,華埠商改區行政總監陳作舟表示,紐約有幾百年的售假歷史,這類問題不是從華埠開始,也不會在華埠結束,想要嚴打,必須重罰;這樣「貓鼠」執法,最後還被冠上移民為謀生計「唯利是圖」,讓社區蒙羞。

根據聯邦法律,販賣假貨屬犯罪行為,初犯者將面臨最高十年的監禁,並被罰款最高200萬元;再犯者則將面臨20年的監禁,並被處以最高500萬元罰款。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紐約市染疫者逾2成有「長新冠」後遺症 亞裔比率24%
「白紙運動」開花 中出動警力壓制 盤查街頭、路人手機
毆打亞裔長者逾百次 紐約非裔男判囚17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