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處方痠痛貼布 使用停看聽

市面上非處方痠痛貼布琳琅滿目,成分除了常見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之外,利用刺激皮膚、發紅,轉移疼痛感覺的反刺激劑如甲基水楊酸、薄荷和辣椒素等,也是常見的主成分。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甲基水楊酸不建議用於施行心臟手術前後、對阿斯匹靈或對此類藥品過敏者、懷孕二十周(含)以上的女性,若有特殊情況必需使用,也應事先諮詢醫生或藥師專業人員,不建議自行使用。

甲基水楊酸除了具有解熱、抗發炎的作用之外,同時也透過擴張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以及提高皮膚溫度產生熱感,來達到鎮痛的效果。市面上的複方痠痛貼片中,常同時添加如薄荷醇、樟腦等成分,這些成分與甲基水楊酸皆會改變皮膚穿透性,使皮膚對藥品的吸收變高。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貼布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對於藥品的吸收率也會不同,如運動後、洗澡後、接近熱源等膚溫較高時、大面積或長時間使用,會增加藥品的吸收,可能增加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甚至可能導致罕見的眩暈、嘔吐、腹瀉、耳鳴、體溫過高、意識改變、昏迷甚至死亡等急性水楊酸中毒症狀。

在國外曾有發生使用外用甲基水楊酸,產生接觸性皮膚炎、嚴重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的案例;而大面積或長時間使用、六十歲以上、有胃潰瘍或出血病史、貪杯者,或是併用類固醇、抗凝血劑、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等胃出血高風險族群,則有增加胃出血的可能;若於兒童身上使用,也需密切注意是否出現嚴重嘔吐、嗜睡、意識不清等症狀,避免罕見而嚴重的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的發生。

另外,罹患高血壓、心臟、腎臟疾病、正在服用利尿劑的患者,在經專業人員評估可使用後,也應遵照指示使用,勿自行增加藥量或使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