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微生物移居太空?

反重力思考

靠微生物移居太空?
靠微生物移居太空?

別浪費時間在政治人物的推特上!

撰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翻譯/周坤毅
2020-05

2018年6月《科學》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含有葉綠素的藍綠藻能吸收低能量的近紅外光來進行光合作用。


不久之後,《宇宙》發表了一篇好文章呼應這項發現,標題為〈挑戰極限:藍綠菌能不能把火星改造成地球?〉,引言則是:「藍綠菌能以近紅外光行光合作用的發現可應用於天文生物學。」


接著在今年1月19日,美國肯塔基州的參議員保羅(Rand Paul)在推特上引用這篇文章說:「無論提出氣候變遷警訊的人怎麼說,人類都將繼續生存數億年。在此同時,我們應該開始在合適的衛星或行星上創造大氣層。」他後來又推文:「世界上有這麼多富豪,為什麼不設立一筆1000萬美元的私人獎金,鼓勵科學家用基因工程創造能在土衛六(Titan)嚴寒的甲烷湖中生長並產生氧氣的微生物?」


這個想法可說是異想天開,因為沒有物種能生存數億年之久。就算能創造出把土衛六改造成地球的微生物,費用肯定超過某位億萬富豪的零頭小錢。


因此我聯絡美國艾茉利大學的古生物學與地質學家馬丁(Anthony J. Martin)。他指出,另一個人種尼安德塔人(Homo neanderthalensis)在滅絕前,只生存了大約35萬年;相較之下,我們這種智人(Homo sapiens)還要存活幾萬年才能趕上尼安德塔人。


接著我寫給英國愛丁堡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布魯賽特(Steve Brusatte)。他回信說:「如果人類能繼續生存1000萬年,那我們就破紀錄了。我想不出有任何物種能存活那麼久。1000萬年前人類甚至還不存在,得等幾百萬年後,人類的祖先才與黑猩猩分家。」(請上網站scientificamerican.com收聽有關馬丁和布魯賽特作品的播客。)


接著來談保羅的第二則推文。事實上,2016年ScientificAmerican網站上的部落格文章也曾主張,土衛六可能是太陽系中第二個適居的星球,在某些方面甚至優於月球或火星,但得等到很久很久以後。


我寫信詢問一名行星科學家:有沒有便宜的方法能創造出在土衛六上產生氧氣的微生物?他不具名回覆:「我了解參議員保羅並非行星科學家或經濟學家,但顯然會是成功的搞笑藝人。不曉得好好上一堂課,能不能幫助他認識土衛六的大氣密度,或理解氧氣混合甲烷的危險性?此外,要在-179℃的環境下找到能產生氧氣的光合細菌將是巨大的挑戰。」


《氧氣:40億年的歷史》的作者、南丹麥大學的地球科學家康菲爾德(Donald Canfield)也回信:「就我所知,所有生命都需要水,如果想找到不依賴水也能生存的生命,我們得超越已知生命運作的極限。如果一切成真,這項發現將澈底顛覆目前人類對於生命的認識。除了富豪的獎金之外,也會順便拿到諾貝爾獎。」


我提過在地球原生代中晚期的硫化海被稱為「康菲爾德海洋」,以表彰他的研究嗎?他繼續寫道:「我認為更好的做法是提供獎金,鼓勵科學家創造在代謝過程中能產生大量氫氣、塑膠或其他有用碳氫化合物的光合細菌。」

如果科學家想創造微生物來幫助人類,它們最好真的有用。(周坤毅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