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非核護身 他們在金山銀山中裝醉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報載經濟部指示台電研議推出新的電力方案。初步構想,承諾RE-100,對綠電有所需求的企業,加價購買綠電;在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下,承諾碳稅壓力的廠商,可採用天然氣發電且有加入部分比例綠電的「低碳電力」(RE5-10),價格會比目前的工業用電價高,一般民生或不願意付較高電價的企業,使用價格最低,但排碳係數較高的電力,還說這些電是「普通艙」,低碳電力是「劃位座」,純綠電就是「商務艙」。

郭部長的方案是以排碳量來計電價。當把再生能源綠電抽離,以及部分排碳量較低的電力分開計價,剩下來普通艙電力的二氧化碳強度勢必高的恐怖。「普通艙」的乘客有兩種,一群是一般的民生用電,電力碳排強度的高低無關痛癢,另一群是用電量大,且目前所付電價已較民生用電戶高的高壓用戶,這些業者產品的碳足跡勢必大幅上升。所有的產品都有可能是供應鏈的一部分,增加的碳排還是要反應到最終產品,還是有碳費、碳稅、與產品競爭力的問題。

新任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宣布將不再編列經費貼補貼台電。至於台電將如何彌補天文數字的虧損,部長在回答立法委員的質詢時說,他是要了解一下。郭部長的腹案應該就是媒體報導的分艙等售電。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甩鍋,台電不調漲電價,錢從哪裡來?請問部長,這項措施要經過「電價費率審議會」核定嗎?

郭部長來自企業界,非常了解電價及產品碳足跡對台灣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性,也知道這兩個因素對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衝擊。他將電價與碳排放量連動,讓企業依自己的減碳壓力來選擇需付的電價,屆時可以說電價是企業自己選的。但企業真的有得選擇嗎?企業選擇純綠電的原因是因為它的低碳排,但不排碳的能源除了再生能源外還有核能啊!台電資料顯示,民國112年自編決算的發電成本,核能每度1.39元、自發風力4.48元、自發光電4.13元、購入風力6.70元、購入光電4.88元。核能發電成本只有風光再生能源的1/4至1/3。

台灣不是沒有運轉核電廠的能力,核一、二、三廠執照更新,核四廠商轉,每年可以提供600億度的無碳電力,且發電成本不受國際能源價格的影響。當企業說要便宜、供應穩定、價格平穩、不排碳的核能時,政府為什麼不提供。不談價格,以台灣目前再生能源發展狀況,我們的電力系統可以提供足夠的無碳電力給企業嗎?大家都想坐「商務艙」,都想「劃座位」,台電可以提供足夠的位置嗎?在減碳的壓力下,碳排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發展再生能源是對的,但是有必要放棄核能嗎!

2018年近600萬民眾支持「以核養綠」公投,提供民進黨一個可以放棄「非核家園」政策的機會,但蔡英文堅持不改,將台灣的電力系統帶入目前的泥淖。工商企業領袖看到危機,呼籲政府要恢復核能的使用,說幾個代表性人物,和碩的童子賢、力積電的黃崇仁、合勤的朱順一、工總理事長潘俊榮、台玻的林伯豐,工總副理事長能源委員會召集人林明儒等都不止一次的要求政府,恢復核電的使用。國師李遠哲想了20年,認知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對人類的威脅更大,也公開呼籲核電廠要延役。新任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國科會主委吳誠文都表示不排斥核能。出身企業的新任經濟部長郭智輝也一度鬆口考慮「返核」,但與立法委員餐聚後,態度轉趨保守。

眾人皆醒,他們獨醉,披著「非核家園」當護身符,在金山銀山中裝醉!台灣的未來,又有誰在乎。(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

看更多相關新聞
油電2公司共虧2000億仍領4.4個月年終 郭智輝:全球材料貴、不怪員工
再強調真的沒缺電!郭智輝允諾:未來每月公布電力數據
經濟部核電態度?郭智輝:氣候變遷委員會收攏意見做參考
南北皆停電影響西門町周邊14569戶、屏東市區1165戶!台電這麼說
每日一停電?蔣萬安:應全面檢視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