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奏曲》兩岸戰爭狂想曲

面對兩岸偶發性的軍事衝突,台灣執政當局應有應對的劇本,但中共對台灣打的總體戰才是台灣主政者的當務之急。(圖片來源/FB@國防部發言人)

筆者對上個世紀八○年代知名作家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獵殺紅色十月》作者)小說《恐懼的總和》(The Sum of All Fears)改編的電影(2002年)中的一個情節一直印象深刻。

電影一開頭,中情局菜鳥分析師傑克.萊恩因俄國突發事件緊急受召進入白宮戰情室與會,他本著他的專業,提供長官們索要的情報分析,雷恩獨排眾議,不惜槓上總統的國安顧問,力陳俄國總統內門洛夫(President Nemerov)不會出兵車臣,雷恩說因為他了解內門洛夫,這不是他的個性;未料,電視上CNN即時畫面播出,俄國出兵車臣,內門洛夫在電視上還意志堅定表示出兵是俄國的權力,不容外國干涉;雷恩剛剛的見解引來一陣訕笑,特別是剛才言詞交鋒過的國安高層及參謀將領們。

畫面一轉,來到了內門洛夫總統進入電梯間內,他對幕僚破口大罵:到底是誰擅自移動部隊,出兵車臣?他下令立即撤換將領,並後退部隊。為何內門洛夫得如此演出呢?因為他不能讓外國產生他無法掌握軍隊的感覺,但也不能讓外人誤解他要發動戰爭。

其實,像這種領導層吃了啞巴虧,事先毫無知悉,事後只能一肩扛下,還得自承都是親自決策的事例,古今中外,在權力場域內俯拾可得,也都還是現在進行式。

兩岸一觸即發?

這樣的情節其實與當前的兩岸情勢也有某些若合符節之處。今日,外媒、外國學人、國際間普遍認為台海戰雲密布,戰爭似乎一觸即發,而事實果真是如此?

在《戰爭論》作者克勞塞維茨(Carl Philipp Gottfried von Clausewitz,1780-1831)眼底,戰爭是政治的一部分,他視戰爭為涉及其他手段的政治的延續(Der Krieg ist eine bloße Fortsetzung der Politik unter Einbeziehung anderer Mittel)。

在《孫子兵法》裏,「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始計篇),戰爭是關係國家與人民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慎重以對;而「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謀攻篇)則指明了直接的戰爭手段對英明的國家決策者而言,應屬下策,非到無計可施,應該不用輕啟戰端。當然啦,「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孫武亦告誡後人們,想求勝,知己知彼就是基本功。

特別是,孫武指明,「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始計篇),孫子闡明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詐之術,亦指明各種「套路」,應用巧妙,存乎一心。其中,放到今日的兩岸情勢內,似乎也能得到某些啟發,特別是最後這句「親而離之」(敵人內部團結,就設法離間它),不就台灣現在朝野政黨亂鬥活生生的寫照嗎?

這些情狀的逐一梳理也正是本文想要提供的。中國領導層與解放軍頭們肯定熟知《孫子兵法》,共產黨人更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信徒,他們在邏輯思辨能力上,既清楚也現實,就像他們經常引用的「妥協讓步是雙方力量對比的客觀反映」一樣,他們邏輯分明,既理性也自利,若以此為基本設定,我們可以一起來簡單認識:到底兩岸為何戰?如何戰?中共對台和戰立場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中共為何以統一為目標?

對中共而言,戰爭是為統一服務的,是實現統一不能放棄的手段,這是它一再宣示的話,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何一誕生就承接到統一的任務呢?這是因為當年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國政府內戰,中華民國政府戰敗,流亡來台,所謂之「政府播遷來台」,就是在台灣成立流亡政府,這段歷史使得台灣不得不在政權和主權關係上,與中國聯繫起來,也就有了如今中國政府對台索求領土主權這件事。

不然,如果二戰結束時盟軍直接由美軍登陸台灣接受日軍的投降,那麼作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就是二戰後戰勝國的戰利品,它勢將成為美國的託管地,並依循二戰後殖民地「民族自決」原則,選出當地民選政府,宣告獨立。當然,也有可能如琉球群島(今日本國沖繩縣),因二戰後國際局勢丕變,東/西對抗,共產/民主陣營成形,美國於1971年做出歸還行政權予日本的決定(美日〈歸還沖繩協定〉)。

但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派出軍隊代表盟軍受降,同時也被中華民國政府宣布台灣併入中國領土內,雖然此舉並未獲同盟國同意,只是事實上(de facto)占有,而非法理上(de jure)獲有普遍承認的主權。中共就更誇張了,中華民國政府還存在,它就宣布建國了,它雖占領了絕大部分原屬中華民國的領土,但台灣從未是,也從未有任一分秒曾被中共事實占有過,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宣稱繼承了中華民國所有在國際法上的人格地位與權利,包括台灣在內。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1971年被剝奪聯合國中國代表席之前,一直在國際間聲言代表中國。事實上,台灣是到了終止動員勘亂(1992)的同時,亦才終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代表權上的競逐,也尋求在國際間上爭取應有的國際活動空間;1996年台灣實現總統直選,此一意義如同在前殖民地經由公平公正公開的直接選舉,已經成立民選政府一般,這段來自台灣民主化的具體成果的下一步,其實是想進一步推動「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基於與中國存在的特殊的歷史文化社會政治諸因素,台灣尋求對中國開展健康的而特殊的國與國關係(1998)。

台灣尋求對中國展開特殊國與國關係

但是,中國不肯啊!怎辦?台灣民主化使台灣從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威權政府,漸步走上人民直選總統,乃至日後政黨輪替、二次輪替,到今日成為一個自由開放的民主國家。然而,中國共產黨可是70多年來如一日,一直是共產黨一黨專政,以黨領政,以黨領軍,一切聽黨的話,一切依據「民主集中制」原則,根據黨的本子(政策)辦事。

這個看待台灣的黨的本子是什麼呢?本子是台灣是「蔣幫餘孽」,是蔣介石反動集團逃往海島負嵎頑抗的一小撮反動分子、階級敵人,原定是要「將革命進行到底」,務求「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詞詩),一舉武力解放台灣的,未料韓戰發生,阻斷了這番計量。自此兩岸隔海對峙,各自都宣稱代表中國,國民黨也曾計畫反攻大陸(國光計畫),毛澤東也曾為了確認內戰狀態,發動「八二三砲戰」(1958),乃至之後的「單打雙不打」。

目前中共對台最高戰略就是「新階段統一戰線」

之後,隨著中國對美關係逐步實現正常化(建交),中共調整它的本子成為「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走的是「和平統一」的道路,它大談三通四流,一國兩制,乃至是「江八點」、「胡六點」,都是在和平統一的基調上的論述,就只有一個「除外」: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2005),通過法制化,聲言任何「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則中共『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第8條)

現階段,中共最高的本子是「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2006),而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以「最大的政治」為統一戰線的新本質,要進行「大統戰工作格局」;今年1月,中共最重要的理論黨刊《求是》還特別發表一篇習近平署名文章〈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這是習在2022年7月29日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講話內容;習強調「統一戰線」未過時,而且更重要,他並提出12點工作方向,更強調要發展台灣愛國統一力量。

簡單地講,中國對台的最高本子(政策/戰略)就是「新階段統一戰線」,全黨都必須服膺在此戰線下,習近平在歷次黨大會的對台工作用語上,都不外在此框架與內容之下。而此中,使用軍事手段是例外的選項,不是正選項,由此理解,這幾年來中國一連串對台軍事威嚇措施,天天表表軍機繞台等等行徑,甚至也應用了無人機在金門空投傳單,說穿了,除了解放軍的例行訓練外,亦只是《孫子兵法》內「兵者,詭道也」諸多擾敵亂敵欺敵等招術的應用,而當我們只專注在這些軍事招式之際,恐怕已遺漏忽視中共正大肆注力推動的真正選項上。

中共對台全面的整體戰爭已深入台灣

中共本子上的真正選項是「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發展壯大台灣愛國統一力量,反對「台獨」分裂行徑,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習近平),它就是「大統戰工作格局」,是統合政治、經濟、社會、文教各層面,對台全面施壓、威嚇、滲透、吸納、融合到結合的總體戰爭,這才是中共對台真正的戰爭。

其實現在到了傅崐萁帶頭國會擴權修法的亂象中,才讓國人更加清楚中國的統戰「路數」及可能危害,也更清楚知道中國共產黨是玩真的,而親和中國者的勢力已在立法院達到前所未見的程度,更有阻擾中斷台灣間接(國會)民主進程的能力。

不惟如此,中共在社會層面上尋求融合台灣經濟社會發展的企圖從未停歇,它實現在對「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及青年)的爭取,更進一步聚焦在「一代一線」(青年一代,基層一線),吸引台灣青年一代赴陸發展,以期建立廣泛的親中底層力量;同時,廣泛推動各項文化教育惠台措施(2018;對台31項措施),這些影響其實早已普遍深入台灣宗教、教育、青年、基層及出版影視文化各產業內,這就是「發展壯大台灣愛國統一力量」。

其實,這也是早在20年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提出「入島、入戶、入心」的統戰成果的體現,不知道我們的主政者是否已清楚認識到這般情勢?

優質的青年是國力的基石,卻一直被中國挖牆腳

眼下的情勢其實已是深刻的國安問題,它潛伏著,通過每次的選舉,特別是大選時再檢查成果,並等待總爆發的時機!試想,平民老百姓最重要的課題是生活要能過得去,日子要能一天比一天好,而只要經濟一衰退,共產黨就有機會,而實際上那個經濟體能夠一直成長而不衰退呢?更何況其中還有日益嚴重惡化的所得分配課題。

此外,它對國家安全另一直接挑戰是,台灣早已面臨日益嚴重的人口危機,我們不僅早已無人口紅利,更迎來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到來的課題。各行各業「缺工」已是日常,而且還會繼續缺下去;人力,特別是青年的、優質的人力都成為國家的寶貴資源,是國力的基石。試想,這些基石不斷地被挖牆腳,一塊一塊地搬走拉到對岸去,這對台灣而言是何等的損失?政府若無力於提供給青年們在台灣有值得期待的未來發展,卻積極地尋求引進移工與外人來台工作,這豈不正是「本末倒置」嗎?

兩岸偶發的軍事衝突可能性是長期存在的

最後,試想:共產黨視統一戰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所以,既然想要偉大復興,應該是不會想拿回來一個打爛的台灣吧?從這個角度看,兩岸大規模熱戰、飛彈到處炸射、進行登陸作戰等可能性是低微的,這不應是自己拿來嚇自己的話題。

不過,孫子兵法明示,「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變篇),備戰是台灣今日的基本課題,也是一點也輕忽不得!

那麼到底台海之間有否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筆者倒是認為這個可能性還蠻高的!這得回到本文一開頭講到「恐懼的總和」電影裏內門諾夫總統面臨的課題。

習近平會不會遇上像台灣海軍演練時不小心射出真槍實彈的雄三飛彈(2016)那樣的解放軍呢?這個可能性還真不能排除,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

習近平會不會遇上想給他出狀況的將領呢?肯定會有的,這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不然習近平也不用勤於調動解放軍將領了。

習近平會不會遇上想通過軍事衝突乃至戰爭而獲利(例如:將習近平拉下來)的政敵或反對勢力呢?這個可能性也是有的,不能排除。

如此一來,兩岸偶發的軍事衝突可能性是長期存在的,而我們的課題應是對任一假設情況,都有對應劇本,既要避免發生,也要在發生後將危害降到最低。

中共對台灣打的總體戰才是台灣主政者的當務之急

總結來看,本文拉長了歷史縱深看問題,這是因為歷史是連貫的,若簡單以短時期的觀察斷代,就猶如斷章取義一般,無助於認識歷真實面貌,當然也就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畢竟,拉長歷史縱深,更有助吾人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其次,中共一黨專政,它的政策除了長期連貫,較少大幅調整變易,所以政策脈絡相對可尋可析。同時,中國是隻巨獸,跟恐龍一樣,身軀龐大,決策慢,反應更慢,所以不須用太多台灣式的活蹦亂跳、異想天開的創意,解答問題,我們在台灣總是有人喜歡出奇招怪招,但在中國決策圈屬絕無僅有的事。

其三,中共對台灣打的是總體戰,早已開打多年,也取得了相當成果,這才是台灣主政者的當務之急,亟待有效破解之道。中共軍事手段亦虛亦實,多半是虛招,虛晃一招。在中國,決策層沒有博採群議,形成廣泛決策共識前,沒有出兵的可能。

最後,筆者以為,習不會想出兵,這不是他的優先項,特別是他以為的「台灣愛國統一力量」成長之際,不過,在其國內與國際間,存在許多團體與勢力因中共對台用武而獲利的可能性,他們對中國對台動武骨子底恐怕是樂觀其成的,這更是台灣執政當局要備足劇本應變防範的重點工作。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台積電效應加持...近五年高雄楠梓、竹北中古屋漲幅逼近一倍
急診重症瘋狂一夜...突顯護理大缺工》護理師:台灣還需要蓋更多醫院、分院嗎?
AI教父黃仁勳、半導體女王蘇姿丰瞄準的下一個戰場:全球10大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