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女性享百條專屬福利,夠幸福嗎?

作者:Laney Lin 林芳穎/韓妹不吃泡菜

前陣子一位韓國網紅的臉書文章,提及了 100 多項韓國女性專屬權利引起熱議,說實在的,我也是看了那篇文章,才知道韓國女性有這麼多台灣女性沒有的「福利」,旅居韓國期間,沒有機會用到實在有點可惜。關於韓國男女平權、性別歧視、女權等議題,時不時就會成為討論焦點,這篇文章出現之後,我也好奇地去搜尋了一下,到底韓國女性真有這麼「受寵」嗎?以下和《換日線》的讀者朋友分享一下。

韓國女生好幸福?首爾、金浦打造女性親和城市

我在首爾市政府的歷史新聞區查到,早在 2007 開始,首爾就推行親和城市政策,2010 年在第五屆世界城市論壇,向全球介紹首爾市開展的「女幸項目」,主旨在「打造讓婦女感到幸福的城市」,不是以法律和制度改善爲主的政策,而是貼近生活的婦女政策,幫助婦女解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面臨的不安、不便、不愉快,幫助婦女實現自立、自強。

而在韓國京畿道的金浦市,也在 2012 年擴建完成號稱「打破韓國大男人社會的印象,關照女性的城市」,以女性安全為首要目標,除了基本的監視器與加強夜間照明,所有場所都會設置女性專用停車場,夜歸女性搭公車可在任何地點下車,人行道鋪上柔軟材料,減輕穿高跟鞋走路的壓力,石塊縫隙也調整寬度,以免鞋跟卡住,此外還有防止穿短裙女性走光的 U 型橋面天橋等諸多體貼女性的設施。

當時金浦市官網的說明提到,「女性親和城市」不只注重女性的權益和便利,女性親和城市中的「女性」是代表社會弱者的象徵意義,是包含對兒童、青少年、殘疾人士、老人關懷在內的城市,也是男女平等參與地區政策,並均衡享受優惠政策,強化女性力量、照顧及安全的城市,但現在已經拿掉女性兩個字,改成「以人為本、幸福市民」的施政目標。

這樣回溯看來,其實韓國政府在照顧女性方面的政策,起步得相當早,但直到現在,韓國女權不足的議題依舊會被拿出來討論,同時一些女性專屬的福利,近年來也有一些變革,以下舉例討論。

「女性優先停車格」 加深性別歧視?

在眾多女性專屬福利中,引起最多檢討聲浪的是「女性優先停車格」,這項福利於 2009 年從首爾市開始施行, 是時任首爾市長吳世勳規劃「女性幸福城市計劃」的一環,當年吳世勳喊出「女性幸福的話,所有人都會幸福」,在新建的停車場設置女性優先停車區域。

設置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沒有監視器死角的明亮位置;二、靠近停車場出入口或與停車管理員相近;三、比普通車位來得寬敞等。現在《首爾市停車場設置及管理條例》第 25 條第 2 項也規定,可停 30 輛車以上的路面、附屬停車場等,要確保全體停車數的 10% 爲女性優先停車區域。然而把女性優先停車格漆成「粉紅色」,畫上「穿著裙裝」的圖示代表女性,都令人詬病具有性別刻板印象。

有韓國媒體報導,上個月一名男子將車停在粉色停車格,被一名女性大罵「這是女性專用停車格」,讓他覺得很悶,因為他認為粉色停車格不是女性「專用」,而是女性「優先」。韓國不分男女,很多人搞不清楚規定,其實男性也可以使用「女性優先停車格」,並不會因此被處罰,但正因為沒有罰則,只能「道德勸說」,有部分男性駕駛會故意使用「比較好停」的女性優先停車格。

其實女性優先停車格並不是單純爲了女性「停車便利」設計的,在首爾市實施女性優先停車格之前,發生過一對母女在購物中心地下停車場,遭歹徒用刀刺傷的事件, 後續也發生不少在停車場針對女性的犯罪事件,因此首爾市迅速修改條例,以保護女性駕駛。

女性優先停車格設置至今 12 年,韓國民間經常傳出「該不該廢除?」的討論,由於在首爾市中心很難找車位,對於以性別爲標準提供停車便利的做法,引起部分男性反彈,也有女性認為這加深了「女性不懂如何停車」的偏見,認爲政策助長了厭女風氣。更有人擔心「女性優先停車格」反而會讓女性成爲歹徒埋伏犯罪的目標,根據韓國警方的犯罪統計,2017 年有 2 萬 936 起犯罪在停車場發生,其中殺人、搶劫、性侵等暴力犯罪多達 224 件。

首爾市麻浦區率先在去年做出變革, 他們認為「交通弱者不分性別」,而是根據當時的狀況。例如,與成年女性相比,載有嬰兒車的男性,和將步行輔助器裝上車移動的年長者同伴,應該優先使用更大的停車格。該區新設計的 BPA 停車格,將 Broad Parking Area(寬敞停車區域)加上幾個族群擴大解釋:幼兒陪伴者(Baby caring person)、孕婦(Pregnant person)、老弱者(Aged person)。BPA 停車格的設計比一般停車格寬 30 到 50 公分,停車格顏色摒棄性別刻板印象,塗上淡紫色油漆,這個創新的作法頗受好評。

「女性專用圖書館」27 年後首開放男性

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則是「女性專用圖書館」。位於忠清北道堤川市,韓國唯一的女性專用圖書館「堤川婦女圖書館」,今年 7 月被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以「性別歧視」為由要求開放男性,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表示,該圖書館作為利用公共資源營運的公共設施,沒有合理原因,不得將男性排除在外,於是男性民眾在開館 27 年後首次得以進入,但這卻引發 4.3 萬韓國網友在青瓦台官網請願,希望圖書館停止向男性開放。

請願人表示,「堤川婦女圖書館」之所以開設為婦女圖書館,而不是一般公共圖書館,是因為已故祖母金學琳的成立,金女士將她從事縫紉賺來的所有財產捐出去,以解決過去沒有給予女性的教育機會,如果婦女圖書館開始為男性服務,就忽略了這個機構的意義。

韓國輿論看法不一,支持開放男性的人認為,禁止男性進入圖書館是一種變相歧視,公共資源理應全民共享;也有人認為,過去建立女性專用圖書館,是為了引起社會對「女性讀書不易」的問題重視,如今是全民閱讀的時代,應該要有所改變。反對者則強調,韓國偷拍、跟蹤、性騷擾等針對女性的犯罪居高不下,應該提供女性一個可以安心讀書的空間,保留專用圖書館,讓大家不忘記過去女性備受歧視和差別待遇的歷史。

韓國媒體持續追蹤發現,「堤川婦女圖書館」在開放男性之後,並沒有增加太多男性讀者,開放後的第一個月,每天最多有 4 位男士使用閱覽室,9 月之後,大部分時間連一個人都沒有。館方表示,男性的低使用率是「意料之中的事」,因爲堤川當地對婦女專用圖書館並沒有不滿,民眾早就達成社會共識,因此當圖書館成爲新聞焦點,堤川居民大部分都無法理解,可能還覺得政府管太寬了吧!

男尊女卑文化仍在,韓國女權提升只在家門外?

今年初《韓聯社》有一篇報導,首爾市政府和首爾市女性家族基金會分析統計廳數據發現,首爾市民中,女性的日均家務勞動時間是 2 小時 26 分鐘,男性則是 41 分鐘,算一算女性的家務勞動時間比男性平均多出 2.6 倍。另外在雙薪家庭裡,男女的日均家務勞動時間分別是 38 分鐘和 2 小時 1 分鐘,落差更為懸殊。

先前一份韓國政府官方指南,​​「建議」懷孕初期的準媽媽別放棄做家事、激勵維持體重,恢復產前身材,還「建議」孕婦要在產前檢查冰箱有沒有快過期的食物,確認家用品充足,幫丈夫打點好一切。通篇引發眾怒,認為這種「石器時代」的傳統觀念,怎麼會出現在 21 世紀?

老實說我不意外,我認為就算韓國女性享有 100 多條專屬福利,或是開放更多男性眼中的「特權」,大多數韓國女性在結婚生子之後,就會成為「82年生的金智英」(詳見前文:寫實劇情與新造字「媽蟲」,揭開韓國仇女文化)──沒有自己的名字,只是孩子的媽;婆婆說什麼都要記在心上,中秋節祭祀要幫忙大小事,冬季醃泡菜少不了⋯⋯讓我感覺到,這些所謂的女權提升,是否只出現在「家門外」?

身為一個在韓國公司打拚過的女性外國職員,我不知道是不是該請慶幸我是外國人的身份,所以在公司比較少遇到差別待遇。之前寫過的職場文提過,每次公司總務不在時,坐在最靠近門口的年輕女設計師,看到有訪客上門,就會自動站起來泡咖啡,送到會議室去,她的職稱可是「圖像設計師」不是「泡茶小妹」,但她從沒怨言,我好奇她是否認為「這是她應該做的」,還是她對面的「韓國籍男主管」給她使了眼色?

上述舉的停車格和圖書館兩個例子,或許不能代表所有的女性福利,但確實引發社會輿論關注,包括:「女性專用」是否也是「性別歧視」?是否要推出「男性專用」才算平權?「以保護女性為由設立的專屬福利」,是否隱藏「女性較為弱勢的刻板印象」?再延伸討論,「Lady First」的行為是否也是歧視呢?這樣「戰男女」的議題沒完沒了,且在網路世界,很多時候都是情緒性的發洩,多過建設性的討論。

撰寫本文,除了帶讀者們從不同角度認識韓國性別平權議題之外,也想表達:任何舉措都會有兩面評價,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對;希望我們無論支持或反對,都能試著理性傾聽相反意見,並借鏡發生在韓國的現象,反思台灣的性平發展。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韓國性平議題再引戰──「韓國女性享有 100 多條專屬福利」夠幸福了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韓國女性主義太激進?一個留學生的在地觀察
《82年生的金智英》爆熱議:寫實劇情與新造字「媽蟲」,揭開韓國仇女文化

作者簡介:

林芳穎,北一女中,政大廣電系畢業,現職資深國際新聞記者。因追星開始學韓文,意外開啟海外工作契機,曾任韓國 Shakr 科技新創公司行銷經理,喜歡韓國的一切除了泡菜。長期關注韓國脈動、韓流文化、熱愛語言學習。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