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台灣等多個東亞經濟體首現人口負增長 疫情意外加劇老齡化

日本老人鍛煉
地球村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外)祖父母人數超過了小娃娃人數。今天的娃娃長大後將面對怎樣的世界?

多國陸續公布2020年生育率,包括中國、韓國等東亞經濟體都創下生育率或新生人口的新低。

疫情之下各國採取封鎖措施,居家辦公時間加長,有觀點曾認為,這些因素或許能促進生育率止跌回升,但令外界意外的是,東亞國家低迷多年的生育率,在疫情中進一步大幅下降。

中國在放鬆計劃生育政策後,討論全面放開生育限制,有學者建議應該從人口下降最嚴重的東三省開始試點。也有學者認為,現在全面放開為時已晚,中國將面臨高贍養比的老齡化社會,對中國長期經濟增長不利。

東亞:超低生育率

中國近年來生育率不斷下降,在2016年一改實施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推出「全面二孩」。然而,對出生率僅有短暫刺激,2016年出生人口回升至1786萬,之後政策紅利快速消退,出生人口連年下降,2018年為1523萬,2019年1465萬,分別下降14.7%和3.8%。

官方並未在今年初如往常一般公布2020年度的出生人口數,因為剛剛進行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將合併在今年4月公布。

不過,本月中國公安部公布新生兒登記數據可以讓我們一窺生育率現狀——2020年度共有1003.5萬新生兒登記入戶口,比2019年的1179萬戶籍登記的新生兒數量下降了15%。

關於中國已陷入「低生育率陷阱」的討論一時間甚囂塵上。

在東亞地區中比中國的形勢更嚴峻的比比皆是。

日本為全球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少子化危機在疫情中雪上加霜,2020年出生人口僅為84.8萬人,相比上一年再減1.7萬人,是該國1899年有統計以來最低值。

韓國、台灣、香港則同時在過去一年錄得首次人口負增長。

韓國統計部門公布,2020年出生27.6萬人,死亡30.8萬人,不僅新生兒數量減少10%,創下新低, 還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去年每位韓國婦女預期生育子女數降至0.84個,比2019年所創0.92個的歷史紀錄還要低。

台灣情況類似,出生16.5萬人,死亡17.3萬人,同樣首次出現負增長。

香港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日前表示,去年前11個月新生嬰兒數同比下降17%,死亡數字也是首次超過新生嬰兒數目。

發達經濟體中,生育率走低是長期趨勢和普遍現象。多數分析人士認為,原因可以歸結為工業化和現代化,使女性地位提升,需要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取得平衡,同時教育延後生育年齡,再加上城市化使房價高企,各項養育成本一路走高。多種因素共同促使生育率不斷下降。

Sisters Shi YuPing and Shi Guazi
目前普遍預測認為,中國大陸總人口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於2030年前後達到大約14.5-15億人的峰值,但60歲以上的老人將佔總人口的1/4的比例。

疫情為何加劇生育率下滑

不過,去年年初,有觀點認為,疫情使大家減少外出,居家辦公,或許會2020年底帶來「生育潮」,延緩各國老齡化進程。然而,結果與預期大相徑庭,不但沒有延緩,反而有加劇的跡象。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解釋,遭遇重大災難時,人們往往會推遲自己的生育計劃,從而使人口增長速度呈現下降趨勢。疫情、饑荒、地震等災難性事件的發生,將平均導致9個月後出生率下降10%~15%左右。

類似的情況在此前幾次區域性的疫情中也曾出現,2003年非典疫情後,香港出生率下跌18%左右,北京地區生育率也大幅下跌;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後,出生率下降25%左右。

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疫情使造成經濟困境,失業率大幅上升,家庭收入下降,使人們推遲包括生育在內的重大決定。

此外,各國的限制措施,幾乎都包括禁止大規模聚會包括婚禮。舉例而言,中國封鎖最嚴厲的2020年1季度,登記婚姻對數為155.7萬同比下降44.7%;在法國, 2020年的結婚人數下降34.1%,只有14.8萬對。

少子化:經濟發展的慢性病

長期來看,人口少子化,對一個經濟體的打擊巨大。

以日本為例,65歲以上人口近三成,適齡勞動力不斷減少,會造成養老金缺口擴大,老年人退休年齡也不得不後移,社會陷入消費不振,經濟活力減弱的惡性循環中。

日本和韓國經常被中國學者視為前車之鑒。按目前數據預測,2022年左右,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14%以上,中國將由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速度遠快於發達國家。

雖然實施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變為全面開放兩胎,但是並未迎來生育潮。中國老齡化的趨勢進一步加深。不僅急需放開所有限制,而且需要出台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