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瘋短影音!平台推購物吸金 韓企短片行銷

南韓年輕一代流行短影音,不少人一滑起短片就停不下來,甚至邊看影片邊購物,一不小心就向創作者下單,陷入衝動購物窘境。短影片有著讓人上癮的魔力,各界專家紛紛指出可能帶來傷腦、降低記憶力、注意力下降等負面影響,但南韓各行業仍搭上這波趨勢,利用短影片作宣傳,例如電信業者、現代集團子公司也試圖投年輕人所好,發表網路短劇,傳達企業價值;就連鐵道公社也派出搞笑女列車司機,拍片吸引年輕族群關注。

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打開電視,看見螢幕上主持人舌燦蓮花介紹的產品,忍不住撥電話下單。南韓電視購物曾是不少媽媽們的最愛,但隨著看電視的民眾數量驟減,去年電視購物營業利潤,13年來首次跌破5000億韓元。為了擺脫成為夕陽產業的潛在危機,南韓電視購物業界正利用年輕一代愛看的「短影片」逐漸轉型中。

南韓民眾:「經常看Reels(Instagram短片)和Shorts(YouTube短片),每次幾乎都會花幾乎5小時來看。有感覺到(看太久),但停不下來。」

短影音近幾年是無法忽視的流行趨勢。短影片因為片長限制,為了吸睛通常會製作較浮誇的內容,進一步刺激觀看者大腦產生多巴胺。明明超過兩分鐘的影片會感到厭煩,卻能不自覺花大量時間觀看短影片。根據韓聯社報導,今年全球短影片市場規模約52兆韓元,今後5年內年均增長率有望達到60%,這讓不少業者從中看見商機,透過短影片帶貨賺錢。

YonhapnewsTV記者:「最近網路市場都在關注這部分,短影音內容和線上購物結合的所謂『shortping』,在美國和中國等地很受歡迎。」

有調查顯示,有75%的用戶會在觀看短影片內容後,購買商品。這一大誘因,自然吸引各大影音平台推出網購功能,搶食這塊大餅。像是TikTok在美國和東南亞等海外影片內容中,加入了可以直接購買商品的賣場功能;YouTube也增加「YouTube Shopping」項目,讓符合資格的創作者在平台上輕鬆宣傳及販售自家商品。而南韓科技龍頭Naver和Kakao也正在為類似功能下功夫。

仁荷大學消費者學系教授 李恩熙:「非常刺激,也會讓人感到好奇,(商品)是不是真的很有趣,但是很大可能會誘導衝動購物。」

但這樣的做法也為人詬病,專家示警利用短影片推銷商品,可能讓消費者陷入衝動購物而不能自拔。

儘管如此,短影片風潮並未就此中斷,如今還吹進各行各業行銷部門。

SK電訊廣告:「以人工智慧A.Dot的驚人能力,我回到了2004年。」

SK電訊為了紀念公司成立40週年,推出5分鐘網路短劇,記錄從通訊時代到AI新世代的變遷史。現代集團子公司HD現代建設機械部門,也在YouTube連載網路電視劇,希望透過年輕一代偏好的短影片方式,傳達企業價值。

HD現代網路解決方案經理:「比起直接的企業宣傳,我們更想以大眾能夠產生共鳴的內容去接近年輕人,介紹公司的核心價值。」

各大企業正用短而有趣的方式,擴大和MZ世代的連結,甚至政府機關也跟上腳步。

南韓鐵道公社宣傳短片:「列車駕駛小姐,KTX-青龍要走向世界了嗎?走向世界,3、2、1,走!」

浮誇動作、有趣表情,短短幾秒鐘的影片,把南韓最新高鐵列車青龍號的重點資訊,傳達給民眾。

列車駕駛 姜夏英:「我是負責宣傳組內主演、拍攝和剪輯的女列車駕駛姜夏英。我是看到在招募職員創作者的公告,申請之後來到了宣傳組。」

放棄護理師工作、轉任列車司機的姜夏英,如今成為YouTuber扛下宣傳重任,在鐵道公社官方頻道,上傳打破陳規的搞笑短片,介紹列車大小事。只是種種短影片盛行的現象也引起專家擔憂,尤其各界認為可能影響青少年的身心發育。

漢陽大學文化內容系教授 朴基秀:「學習能力(影響)可能在短期內會顯現出來。我們稱作『數位原住民』的孩子們,過度觀看短影片。 這些孩子以後很難瀏覽50分鐘或是70分鐘的內容。」

專家指出,大腦的前額葉皮質,負責計劃決策、提取記憶和衝動控制等功能,平均要到25歲才會發育完成,頻繁觀看短影音可能影響兒少腦部發育。另外,短影音會刺激大腦持續分泌多巴胺,時間一久可能會上癮,不排除改變未成年人的「注意力長度」,甚至因此難以專注在無法即時提供滿足感的活動。

短影片雖短,影響力卻不容小覷,在善加利用短片流量,創造巨大收益的同時,仍需正視帶來的負面影響,謹慎看待。

更多 TVBS 報導
華爾街日報:蘋果擬攜手Meta 強攻AI領域
AI浪潮推動美股 研判標普年底前還有10%漲勢
全智賢御用空間設計師 打造北村最美韓屋
中韓關係回溫 陸客大舉重返南韓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