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退之專欄】中國外長訪美加強中美雙邊外交提供協助

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加州伍德賽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高峰會。領導人就各種雙邊和全球事務進行了公開且富有成效的對話,探討了潛在的合作領域,同時也討論了分歧。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會晤是在中國外長訪美期間奠定的基礎,兩國外長為兩國元首會晤奠定了基礎。賽義德·萊延·阿米爾Syed Raiyan Amir發表在最新一期《地緣政治》(The Geopolitics) 的<中國外長訪美:為加強中美雙邊外交提供協助>( Chinese Foreign Minister’s Visit to the US: A Thrust on Strengthening China-US Bilateral Diplomacy)分析美中高峰會的新進展。會中,王毅比喻性地勾勒出中國的邊界,呼籲拜登政府停止技術遏制,不要干涉中國內政。關於台灣,王毅強調,國家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利益與使命。他敦促美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Syed Raiyan Amir 是 KRF 孟加拉國和全球事務中心的研究員。他曾擔任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 (UNODC) 和國際共和研究所 (IRI) 的研究助理。
確保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分歧保持在可控範圍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於10月26日至28日訪問美國,這是他五年多來首次訪問美國首都。在華盛頓期間,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進行了會晤,後者是王毅擔任中共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的對手。此外,王毅會見了美國總統拜登,回應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決定在布林肯6月訪華期間親自會見布林肯的決定。預計這次訪問不會產生重大成果或突破;相反,這被視為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未來訪問美國奠定基礎的機會。11 月中旬,APEC 高峰會在舊金山舉行,這是習近平通常出席的活動(疫情期間除外)。兩國都渴望確保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分歧保持在可控範圍內,不會升級為衝突。重點是促進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開展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訪華後,其他美國政要紛紛訪問中國,加州州長加文·紐瑟姆最近訪問中國討論氣候變遷。
在與布林肯初次會面之前,王在向媒體發表的評論中採取了和解的立場。他承認存在分歧和分歧,強調存在重要的共同利益和集體挑戰,需要共同應對。王毅表示,中美雙方應該展開對話,強調恢復對話不只需要,還要有深度和全面性。他指出,目標是穩定中美關係,引導中美關係回到健康穩定、永續發展的軌道。
有意解決分歧,但是沒有具具體主題
美國國務院提供了王毅與布林肯會談的簡要摘要,顯示兩位外交官討論了各種雙邊、地區和全球事務。聲明提到,有意解決分歧,同時探討潛在的合作領域。但是,它沒有具體說明所涵蓋的具體主題。中國外交部提供了更簡潔的概述,強調了會議期間的「建設性氣氛」。外交部指出,王毅和布林肯就中美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但沒有深入探討具體細節。在拜登總統與王毅會面期間,白宮新聞稿強調,拜登強調了負責任地管理美國和中國之間競爭的重要性,並強調需要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新聞稿也提到了拜登的觀點,即兩國必須合作應對全球挑戰。但是,沒有提供所討論問題的具體細節。
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自2021年1月上任以來首次夏季訪華,開啟了中美之間的一系列交流。隨後,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2023年7月上旬)、美國總統特使、氣候大臣約翰·克里(John Kerry)(2023年7月下旬)和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2023年8月)都曾訪問中國。
恢復某種正常狀態的方向邁出一步
外交接觸顯然是單向的。除了5月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出席APEC活動外,直到王毅本週訪問美國之前,中國其他部長還沒有訪問美國。不過,中國和美國官員確實在義大利和瑞士等第三方國家舉行了幾次會議。值得注意的是,印尼主辦了一次重要會議,拜登總統和習主席在 2022 年 20 國集團峰會期間進行了首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面對面會面。
中國外長對美國的正式訪問標誌著中美關係朝著恢復某種正常狀態的方向邁出了值得注意的一步。過去,此類外交交往幾乎每年都會發生;然而,王毅的華盛頓之行是自2018年以來中國外長的首次訪問。在此期間,中美關係經歷了貿易戰、全球疫情以及台灣和南海等問題上緊張局勢的加劇。緊張局勢升級導致定期對話平台被放棄,雙邊訪問變得零星。即使在目前,此類旅行仍然引起爭議。
王毅對華盛頓的訪問在美國國內引發了分歧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國內政治考量的影響力很可能在中美交往決策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實際上,這表明中國外長可能不會在不久的將來返回華盛頓。不斷變化的政治格局和選舉動態可能有助於兩國之間外交接觸的形成。
王毅對華盛頓的訪問在美國國內引發了分歧,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邁克爾·麥考爾對中國共產黨作為合作夥伴的可靠性表示擔憂。麥考爾警告拜登政府不要過度信任感知到的承諾,而是敦促專注於實際的成果。在與印度-太平洋小組委員會主席、眾議員金英(Young Kim)的聯合聲明中,麥考爾強調了交付成果的必要性,包括釋放被關押在中國的美國人、停止出口芬太尼前體以及停止出口芬太尼前體。
呼籲拜登政府停止技術遏制,不要干涉中國內政
在布林肯與中國領導人2023年6月的互動過程中,台灣問題與美國實施的報復性貿易措施和技術限制等其他挑戰一起成為一個突出問題。中國外交部長、前駐華盛頓特使秦剛將這段時期的中美關係描述為建交以來的最低點。中國共產黨中央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外交政策顧問王毅將這次經濟衰退歸咎於美國。他指出了美國對中國的誤解以及他所謂的「中國威脅的禍根」的傳播。王敦促布林肯不要用「西方棱鏡」來評估中國,並警告不要將強大的國家視為尋求霸權。王毅比喻性地勾勒出中國的邊界,呼籲拜登政府停止技術遏制,不要干涉中國內政。關於台灣,王毅強調,國家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利益與使命。他敦促美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中方此訪本質上是對即將發生的全球性事件的預判。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經濟相互依存是兩國關係緊張的複雜性的重要基礎。儘管在許多領域存在分歧,但兩國都承認其經濟關係的至關重要性以及徹底破裂的潛在影響。美國和中國官員之間的討論可能涵蓋經濟問題,包括貿易失衡和市場准入。平衡這些經濟摩擦並解決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問題需要謹慎的平衡。這些會談的結果對全球貿易、投資流動和經濟穩定具有影響。在經濟議題上建立共同點可以促進更穩定的合作關係,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雙方妥協和持續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