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退之專欄】如何帶著尊重參觀日本的神社和寺廟?

為什麼有些神社裡藏有佛像?為什麼寺廟和神社常常共用同一場地?這些神聖的空間有著引人注目的歷史。賽琳娜‧瀧川霍伊SELENA TAKGAWA HOY發表在最新一期《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的<如何帶著尊重參觀日本的神社和寺廟>( How to visit Japan's shrines and temples—with respect)指出,幾個世紀以來,從印度經中國傳入的本土神道教和佛教在不同時期在日本取得了重要地位。從一開始,信仰就混合在一起,創造了現在所謂的「真佛守護」。然後,從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上半葉,政府政策試圖將兩者分開,以提升神道教的地位。這段歷史的痕跡在日本各地隨處可見,從響應明治政策而藏在神社的佛像,到佛教寺廟的神道圖像。在許多地方,神道教和佛教及其相關的建築、神社和寺廟分別擁有相同的聖地。如今,全國約有80,000座神社和77,000 座寺廟。
隨著前往日本的旅行超過了大流行前的水平,稍微了解一些情況的遊客可以更深入地欣賞這些聖地。以下是一些需要牢記的重要歷史、象徵和禮儀,以確保您的訪問受到尊重和豐富。
如何判斷自己是在寺廟還是神社?
如何判斷自己是在寺廟還是神社?線索就在名字中:寺廟通常帶有後綴“寺”(-ji或-tera)或“院”(-in),而神社通常使用“神社”(-jinja)或“宮”(-miya或- gu)。 鳥居、三門、樓門:神社和寺廟都有門。神社的入口處是鳥居,它是開放式的,由兩根柱子和一兩個上門楣組成。在寺廟裡,大門被稱為三門或樓門,通常更實用,因為它們可以關閉。「鳥居和三門都是屏障,象徵將世俗世界與神聖領域分開,」東京町田菅原神社的住持池田豐彥說。
注連繩:在神社裡,您可能會看到注連繩,這是一條由稻草或大麻製成的繩子,上面飾有鋸齒形紙。神奈川縣伊勢原市日比田神社的住持永井武吉 (Takeyoshi Nagai) 表示:“它的存在意味著封閉區域處於神聖而純淨的狀態。” 但注連不僅限於神社。您可能在森林中一塊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岩石上看到過它們,甚至纏繞在相撲力士身上,尤其是橫綱或排名最高的相撲力士。“這一傳統被認為是橫綱的一種方式,他們在進入拳擊場之前會踩踏以驅除邪靈。”
Komainu和Nio守護者:神社和寺廟前的兇猛守護者怎麼樣?在神社,您更常會看到獅子狗,而在寺廟,您可能會發現仁王雕像,這是一種可怕的武士類型。「Komainu 和 Nio 雕像具有抵禦試圖進入的惡意勢力的作用,」池田說。這兩種守護神通常都被描繪為其中一個張著嘴,另一個閉著嘴,象徵著發出「嗡」的聲音。
鐘聲:在寺廟內,有時您會發現一座鐘樓,裡面有一口大銅鐘。島根縣松江市真行寺的住持內田晃平說:“過去,家家戶戶都沒有鐘,當地人就用鐘來報時。” 鐘聲也用於召喚僧侶祈禱。如果你在除夕夜的午夜去寺廟,你可能會聽到「Joya no kane」的鐘聲,鐘聲敲響108下,象徵著放下108個塵世的慾望,以純淨的心迎接新的一年。 除了注繩和鳥居之外,這些特徵的版本都是從國外進口的,當然每種文化的版本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
以旅行者的身分走近神聖的空間
內田說,無論宗教信仰如何,任何遊客都可以參觀寺廟和神社。然而,神社和寺廟中也有一些禁止進入的地方,這些地方通常放置著僅由工作人員看管的聖像或物品。在一些寺廟和神社裡拍照是不被允許的,而在其他寺廟和神社裡則允許拍照。如有疑問,最好諮詢工作人員。池田說,在神社裡,說話應該保持在最低限度,儘管七歲以下的孩子被認為是神聖的,他們發出的聲音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當接近寺廟或神社時,道路的中心是為神靈保留的,因此凡人應該保持在走道的邊緣。在門口,人們習慣向神靈微微鞠躬致意。在進入內部區域之前,神社和一些寺廟有一個手水屋,這是一個小亭子,裡面有聖水,用於儀式性地清潔雙手和嘴巴。遊客應注意不要讓接觸過的水流回盆中,而應讓它流到地面上。「這個行為是為了淨化心靈和身體,因為人們相信,如果不淨化,神可能不會注意到我們,」池田說。
內田和池田表示,在這兩種情況下,都歡迎非信徒進行祈禱,儘管寺廟和神社之間的祈禱方法有所不同。「首先參觀寺廟的主殿,主像所在的地方,」內田說。如果有香,可以燒一些,然後雙手合十默念。在神社,祈禱的儀式是鞠躬兩次、拍手兩次、祈禱,然後再鞠躬一次。
但當談到參觀神社或寺廟時,就沒有必要選擇了。混合和匹配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神被解釋為「偽裝」的佛陀
「在日本,人們同樣珍惜神道教和佛教,」永井說。“神道教與自然世界的內在聯繫和佛教的結構化實踐找到了共同點,促進了兩種信仰體系的共存。”
當佛教在六世紀傳入時,現在被稱為神道教的信仰和儀式已經在日本出現。神道教的神祗稱為神,包括神話中的創世神、控制降雨和稻穀收成等事件的神,以及居住在物體和動物身上的神靈。這些土著習俗的證據雖然分散,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00 年左右。
佛教更有組織的教義帶來了寺廟的建造,神道教神社很快也追隨了他們的腳步。 重要的是,佛教和神道教都沒有本質上要求其追隨者只堅持一種信仰。「神道教是一種融入日常生活的日常信仰,」池田說。“在佛教教義中,有神道教所沒有的救贖概念。”
這對人們很有吸引力,隨著佛教的傳播,神佛守護(神道與佛教的融合)也隨之傳播。國學院大學專門研究佛教的宗教研究教授 Erik Schicketanz表示,在某些情況下,神被解釋為「偽裝」的佛陀。
佛教和神道教往往受到幾乎同等的重視
在其他情況下,神被招募為寺廟和寺院的保護者,這就是為什麼你經常看到神社和寺廟並排,甚至在同一個院落內。Schicketanz 說,東京最著名的寺廟淺草寺就是一個例子。「淺草寺旁邊就是淺草神社。這並非巧合,因為直到 1868 年,它們都是同一件事。”
1868 年明治維新,新政府追求純粹的民族認同。他們推出了神道教與佛教分離 的政策,並試圖將神道教提升為國教。Schicketanz 說,合法的分離一直持續到 1945 年,在那段時間,神道作為一個整體框架不斷發展。分離時期,一些寺廟和佛像被摧毀,僧侶被迫放棄職位或成為神道教祭司。由於神道教至上的政策,在神社中找到佛教元素的情況比反之亦然。
永井說,如今,相當多的人聲稱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然而,對於那些表達宗教信仰的人來說,佛教和神道教往往受到幾乎同等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