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螢火蟲之墓》刻畫戰爭親情平凡日常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劇場空間《螢火蟲之墓》全華語音樂劇6月底登台,該劇獲知名動畫電影原著授權改編,描述一對兄妹在紛飛戰火求生存,細膩刻劃戰爭瓦解人性,兄妹用盡氣力守護的平凡日常,希望用藝術方式提醒大家,戰爭的殘酷與親情的可貴。

全華語音樂劇《螢火蟲之墓》首度臺灣巡演,6月27至30日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7月6至7日臺中屯區藝文中心、7月13至14日臺南市文化中心原生劇場、7月20日至21日高雄衛武營演出。

「劇場空間」藝術創作總監余振球表示,1988年日本出現一部足以刷新動漫歷史紀錄的知名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內容陳述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一對兄妹為了在戰火中求生,忍受他人現實、世道的殘酷,拚盡全力想要求生的悲慘故事。

余振球指出,「劇場空間」取得《螢火蟲之墓》原著、野坂昭如筆下半自傳小說《火垂るの墓》的授權,2022年與日本新潮社策畫合作,改編推出《螢火蟲之墓》粵語音樂劇,香港演出反應熱烈,甚至還加場、場場爆滿,最後更入圍2023年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原創音樂」。這次來臺巡演由劇團成員親自演出,以2022版本加以精煉,同時全程以國語演出,方便臺灣觀眾更容易融入劇情。

余振球提到,選擇《螢火蟲之墓》這個題材,是希望能透過音樂歌舞深入詮釋劇中主角兄妹內心世界,由音符來放大兄妹們在殘酷現實中的細膩情感,用歌舞來詮釋兄妹倆多舛的悲慘命運,也讓觀眾細緻深入原著故事。

《螢火蟲之墓》劇中飾演原著故事小女孩「節子」的小演員賴睿妍,雖然年紀尚小,但優異的演技、唱功,讓相同一首歌曲,隨著故事的推進,唱出3種完全不同的氛圍、3種不同的心態處境,獲得外界盛讚。

《螢火蟲之墓》劇中一個水果糖鐵罐,是小女孩因飢餓離開人世前,心中唯一的慰藉,可惜後來裝著不是五彩繽紛的鮮甜糖貽,而是潔白如鏡的粉末,那是個小女孩的骨灰,跟觀眾探問只想活著有錯嗎?

余振球提到,近幾年國際情勢緊張,不少地方響起無情的砲聲槍響,城市變成廢墟,無辜人民成為槍砲彈藥下祭品,希望《螢火蟲之墓》音樂劇可以提醒大家「戰爭的殘酷」與「親情的可貴」。

華語音樂劇《螢火蟲之墓》6月底登台,獲知名動畫電影原著授權改編。(劇場空間提供)

華語音樂劇《螢火蟲之墓》,描述一對兄妹在紛飛戰火求生存,細膩刻劃戰爭瓦解人性。(劇場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