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聯合國世界海洋日 靈鷲山紐約禪空間活動 驚見3歲創作者!

小組討論活動中,志同道合的夥伴們進行交流討論,激盪出令人驚豔的火花。(圖片提供/靈鷲山佛教教團)
小組討論活動中,志同道合的夥伴們進行交流討論,激盪出令人驚豔的火花。(圖片提供/靈鷲山佛教教團)

▲小組討論活動中,志同道合的夥伴們進行交流討論,激盪出令人驚豔的火花。(圖片提供/靈鷲山佛教教團)

聯合國為喚起全球對海洋的關注度,也正視保護海洋生態的急迫性,定每年八日為世界海洋日。靈鷲山響應2024年聯合國世界海洋日的主題「喚醒新的深度」,於紐約禪空間舉辦一系列活動:新穎而互動性高的「聽」河流的生命、結合中國文化、哲學和禪修,在海洋日寫下水的記憶,以此建立人與海洋的靈性連結。

動靜皆具的海洋日活動,包括:河岸行禪、書法禪、太極動禪,期望參與者透過禪修這個古老的智慧,學會專注當下,觀察內心和外界現象,讓五感與自然建立深層連結,進而與生態和諧共處。活動中並安排環保主題作品欣賞及共同創作,而透過討論活動,讓志同道合愛護地球的人們彼此交流,也讓「環保」與更貼近生活。

上午的行禪,參加者搭乘纜車橫跨東河來到羅斯福島,從全新的視角度俯瞰孰悉的紐約市 ,在禪師的引導下,以從容的步伐,穿行於這個訴說動人歷史的神祕島嶼,在過程中學習停下來、慢下來,體會大自然純粹的美。
禪空間打造社區創作平台 最小創作者年僅3歲

在禪空間「地球上的藝術實驗室」活動環節,參加者欣賞了Here on Earth課程學員以海洋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展覽作品也包含了世界地球日活動參與者的創作。這群熱愛生態的人,響應靈鷲山在世界地球日舉辦的活動,當天共有20多件作品,這些承載著感動與熱情的創作也吸引了大量觀賞者的目光。其中最小的創作者年僅3歲,體現了對地球母親的愛無分年齡。

豐富的視覺饗宴之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參加者們以詩歌、繪畫等形式,表達了他們對大地的感激與祝福。紐約禪空間世界海洋日的展覽,配合9月22日至29日舉行的紐約氣候大遊行,將一直持續到9月底。而透過此次活動的緊密聯繫,靈鷲山紐約禪空間逐漸成為社區集體創作展區,並與當地社區的發展更密切。

禪空間海洋日也安排了新穎有趣的互動體驗,「聽」河流的生命。由專家採集東河的聲音,透過聲音地圖這個互動裝置,人們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地點,點選即可聆聽該處河流的聲音。透過不同的音聲,感受河川的生命律動。

主辦單位期待藉由多元而互動性強的活動設計,讓參與者理解環保不僅是冰冷的口號、抽象的概念,動態而有生命力的真實存在,禪的精神貫穿整個活動,結合中國文化,哲學和禪修為海洋日寫下記憶。下午的活動,書法與太極,以「水」字為核心,一個象徵灌溉生命和心靈的符號。通過結合禪修正念和藝術表達,詮釋水在人們環境和生活中,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重要性。

以書法為媒介的正念禪,先以一行禪師講書法的影片開場,讓人們先靜心。而後在手腕轉動當中,感受到水與氣的流動,透過舒緩的休憩,沉澱,蓄積能量,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太極讓身體在緩慢、柔和的律動中,更平衡柔軟,讓氣血流暢的在身體中運行,身心和諧。

此次活動參加者有多位服務於環保機構團體,包括:Climate Cafe的資深引言人Jolly、國際內觀中心相互依存計畫主任Andrew、此次活動主辦人靈鷲山GFLP(愛與和平地球家)教育訓練計畫主任魯志蘭以及多位當地社區對環保議題有興趣的居民。

小組討論活動中,志同道合的夥伴們進行交流討論,激盪出令人驚豔的火花。深入社區並推廣氣候變遷認知的國際性環保團體Climate Cafe 的Jolly擔任引言,她請大家回想今天的活動,並思考如果自己是水,會是哪一種形態。

目前大一的Felix說,自己像是河流,要跟著環境轉變,時而勇往直前,時而需要轉彎;GFLP的魯志蘭則分享,每個人都是小小的雨滴,匯聚在一起從小溪到大海,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Andrew、國際內觀中心的Andrew則提到,自己像瀑布,雖然承受很大壓力,但是為了理想他願意發揮強大力量,不斷向前衝刺。

豐富多元的海洋日活動,讓所有參與者身心靈得到極大的滿足,也深入思考大自然與人類的關係,啟發靈性的思維,觸發行動的力量。多位環保團體參與者的肯定,也體現心道法師多元共生、相依共存的靈性生態理念,每個團體透過各自的方式努力,匯聚在一起便成為一股巨大的力量,讓環境永續,世界更美好不再只是理想,而能成為實踐中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