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住阿妹演唱會售票壓力!雲端託管小白兔「狂掃證照」變身搖錢哥吉拉

和《數位時代》的採訪剛要開始,執行長蔡佳宏就先問一句,「要不要來杯啤酒?我們這次是放蜂蜜口味的。」氛圍輕鬆,難以想像一周後,就是這家公司成立以來最重要的大日子。

9月13日,雲端服務商伊雲谷以股票代號6689掛牌上市,首日盤中漲幅一度超過3成,創立不到十年,就在2021年創下101億元營收的成績,預期今年還有機會「連莊」再破百億營收,「我們曾經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現在已經長成一隻哥吉拉了。」蔡佳宏笑著說。

伊雲谷是台灣最早一批投入雲端服務的公司,也是公有雲龍頭AWS在大中華區最大的MSP(雲端託管服務)廠商,名列「核心級服務合作夥伴」之一,全球僅有3%的合作商進榜,累計超過1,000家企業客戶,版圖橫跨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等8大國家地區。這家台灣本土出生的小公司,已經搭上雲端龍頭的成長列車,駛向更大的市場。

伊雲谷雲端事業單位總經理林儀(左)和執行長蔡佳宏(右) 圖/蔡仁譯攝影
伊雲谷雲端事業單位總經理林儀(左)和執行長蔡佳宏(右) 圖/蔡仁譯攝影

「每月燒1輛進口車」硬撐,切進雲端託管才翻身

「他們算是業界很成功的案例,從傳統硬體轉向真正的雲服務。」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副署長林俊秀表示。伊雲谷最早期只做存儲硬碟產品代理,2014年加入AWS夥伴行列時,所謂的公有雲還是一個全新的信仰,許多台灣企業甚至連AWS的大名都不認識,伊雲谷不斷砸錢投資、找人才,營收卻看不見起色,「我們其實很掙扎,一個月燒掉一輛進口車,是要怎麼做下去?」

直到伊雲谷協助售票平台,扛下歌后張惠妹演唱會12萬張門票的流量壓力,讓AWS重新注意到這家位於小島上的小公司,從亞馬遜(Amazon)總部派出技術人員,提供指導和商業模式建議。

伊雲谷從直播產業轉投入MSP雲端託管服務,招募一批電信業出來的員工,導入機房的管理流程,拚命寫軟體、寫機器人,模式做對了,那年營收一口氣翻了10倍,開啟和AWS緊密的合作關係。

如今在亞太地區,只要有新客戶,AWS的口袋名單第一位幾乎都是伊雲谷。

AWS的全球夥伴中,大多是超大型跨國整合型服務商,幾乎找不到伊雲谷這種為他們而生的公司,伊雲谷雲端事業單位總經理林儀形容,就像是沒領AWS薪水的員工,這種共生的模式,是伊雲谷取得信任的關鍵。但近年服務商、代理商開始擴大和各家公有雲廠商合作,伊雲谷直到去年才宣布和微軟結盟,難道不擔心競爭力降低嗎?

蔡佳宏強調,光是做好一朵雲的服務,就已經很困難,「以前資源、人力都不夠,『腳麻』我也沒辦法走,亞馬遜可能4到6小時又出新服務,我們就要趕快學,根本就是燒腦。」 伊雲谷決定專注發展一朵雲,直到現在站穩腳跟,團隊達到600人規模,才慢慢導入其他原廠的服務。

伊雲谷上市前 圖/隋昱嬋拍攝
伊雲谷上市前 圖/隋昱嬋拍攝

隨著三巨頭競爭白熱化,夾在中間的代理服務商處境也愈加艱難,自由系統執行長俞伯翰指出,AWS和微軟都在「精簡」夥伴陣容,對技術的要求提高,給的利潤也只剩個位數,代理商必須靠技術提高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利潤。

專注技術、大膽投資,當「更有價值的中間人」

伊雲谷在2010年仍有高達43%的營收來自存儲業務,隨著近年加大對雲端技術的投資,存儲設備的比重在今年僅剩下12%,但從今年財報來看,4到6月的毛利率達到12%,雲端技術逐漸能獨當一面,「我們在雲上面建構很多自己開發的平台,不能說100%的SaaS(軟體即服務),可是已經很接近。」

AWS香港台灣總經理王定愷也表示,伊雲谷拿到的證照數已經快比員工人數還多,甚至申請自己的專利,獲得國際客戶認可,以AWS的市占而言,其實不需要代理商,需要更有價值的中間人。

伊雲谷將600多名員工組成不同類別的戰隊,分別專精基礎建設、ERP系統、AI、IoT等服務,配合AWS「樂高積木」般的服務,依照客戶需求組成想要的模樣。 在託管維運過程中,伊雲谷最大目標是提高客戶黏著度 ,「我們工程師幫客戶省錢後還興奮慶祝,但有沒有賺錢? 沒有,我們想用時間換取價值。 」蔡佳宏說,如今續約率高達95%,當客戶感受到誠意,就願意每年花更多錢買服務。

成為上市公司後,伊雲谷首要任務是擴大亞太地區的業務規模,除了東南亞外,也將擴張到澳洲及印度,期待再過1、2年能夠前進歐美發展。

除了版圖擴張,服務也要深化。蔡佳宏表示,將利用資本市場做更積極的投資併購,買下新創公司展開合作,「很多新創找不到客戶,我們的客戶卻找不到服務。」林儀指出,希望透過龐大客戶數和新創的技術能力互補,擴大服務內容和品質。

責任編輯:傅珮晴、謝宗穎

更多報導
當巨人手腳,還要當大腦!本地雲端服務商怎樣擺脫純代理殺出新活路?
雲端大戰開打!亞馬遜、微軟、Google靠什麼搶食台灣580億轉型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