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密集關注加拿大在印太事務的潛在角色

印度外長蘇傑生、日本外相上川洋子、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東京舉行「四方安全對話」/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印度外長蘇傑生、日本外相上川洋子、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東京舉行「四方安全對話」/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賴怡忠

美國的印太安全框架:以網狀安全架構取代扇形安全架構

近年來的印太戰略局勢又出現新發展,除了七年前提出並已逐漸成形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從2022年開始,包括韓國與菲律賓也開始在印太安全議題扮演日趨重要的角色。去年(2023)八月美、日、韓有大衛營宣言,正式將美日韓締結為新的安全同盟關係,今年四月有美日菲共同宣言,顯示美國正將第一島鏈的日韓菲等國進行連結,以網狀方式構建一個新的安全合作架構以維護西太平洋的和平,並應對中國的強勢東進擴張。

今年五月又出現美日澳菲防長對話,並在稍早的四月初展開美日澳菲在南海的聯合軍演,這個被暱稱為「小四方安全對話」(sQUAD)的美日澳菲安全合作,甚至被某些分析家解讀為是因為既有「四方安全對話」成員的印度,在軍事合作始終抱持遲疑態度,特別是在俄烏戰爭後印度為了拉攏俄羅斯不讓中俄合作成形,導致在與美展開區域安全合作更為謹慎,這導致美日澳現在另起爐灶,開始另找菲律賓組成新的四方安全對話。但不論sQUAD是否真的會取代既有的QUAD,美國在印太區域的安全架構已經採用與過去極為不同的框架,以網絡狀安全結構取代二戰後延續七十多年的扇形安全架構。卻是不爭的事實。

加拿大:低調但積極的印太安全新參與者

但除了第一島鏈的日本、菲律賓,以及本身是印太兩洋國家的澳大利亞外,有另一個印太國家正以低調但積極的方式參與這個新安全合作架構,這國家不是英國(她不是印太國家),不是在印太有領土與國民的法國(因為忙著在對美國證明其戰略自主性),當然更不是德國、義大利與荷蘭這些歐洲國家。這個國家是加拿大。

加拿大從去年開始,已經提出定期每年會有三艘次軍艦通過台海,例如去年十一加拿大驅逐艦溫哥華號就與美艦通過台灣海峽,今年在中國八一建軍節前夕,又有一艘加拿大軍艦蒙特婁號穿越台海。加拿大在去年十一月與美日澳一起在南海展開軍演,今年六月也與美日菲一起,同樣在南海展開軍演。上週也與美澳菲再度於南海展開軍演。這樣的密度可看出加拿大的積極參與程度。

上週五(8月8日)加拿大國防部長也在加拿大智庫亞太基金會(Asia Pacific Foundation)發表演講,直接指出中國對印太區域的軍事威脅,這是繼今年六月加拿大防長在香格里拉會議的演講後,再度提出加拿大對區域安全的意見以及對中國強硬態度的公開質疑。由於過去加拿大鮮少對區域安全事務發表意見,更甭說對中國議題有直面表述,特別在這兩次演講都直接提到台海議題。因為這兩次加拿大防長演講的清晰程度可謂非常少見,從另一個角度見證了加拿大參與印太區域安全事務的積極性,正在大幅增加。

中國抓加拿大人質,是驅動加拿大改變對中態度的分水嶺

加拿大過去一向被認為對中國態度溫和,而其對中國的關注也是以經濟機會為主,看的是中國市場對加拿大的經濟吸引力。當美國在2017年底提出對中政策的全面改變時,加拿大還是相當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川普政府一心想與中國搞對抗的無腦之舉。在2019年五月的民調中,同意中國是加拿大朋友的比例(43%)高於不同意者(39%),但這個態度在中國抓捕兩位在中國工作的加拿大公民(the two Michaels),以及加拿大政府發現中國多次介入並干預加拿大國會大選等事件後,發生了根本變化。

加拿大不再以經濟視角看待其與中國的關係,也不再視中國為必然的經濟機會,中國對加拿大是個要處理的挑戰,雖然渥太華還是尋求與中國的經濟交往不至於完全脫鉤,但強調要採取平衡措施,更多的經濟關注會放在中國以外的印太國家,換言之,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更多被視為是需要採取措施以降低風險。這意即加中關係已經回不去了。

只是當加拿大還有人質因為孟晚舟事件在被中國關押時,加拿大的優先順序是先想辦法營救這兩位人質回加拿大,因此與美國先就如何處理孟晚舟形成共識。等到兩位人質平安回到加拿大後,加拿大隨即在2022年底發表了印太戰略,之後對中國的發言就愈來越直接與清晰。在七大工業國會議的內部討論中,美日也都發現加拿大的立場與主張與他們越來越接近,與過去加拿大的中立態度非常不同。

加拿大對台海議題的公開程度也出現與過去非常不同的變化。除了依附在G7的集體公開發言外,日前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的雙邊防長共同聲明中,就明列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在其中,這是個獨立於G7,也不是有美國在其中的會議,因此可看出加拿大對台海議題的主動性。除此以外,加拿大也有與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針對台海安全展開討論。這些都是過去沒看過的發展。

需認識加拿大是印太國家,也是APEC與北約及G7成員的潛在影響力

對台灣來說,加拿大願意參與包括台海安全的印太安全議題絕對是好事,但加拿大的相對有限軍事力量,也意味著其在安全合作的角色還是以配合與支援美國為主。但我們必須要注意加拿大對印太事務的潛在影響力。因為加拿大是個與美國一樣,同時具有七大工業國會員,以及也是北約成員的印太國家,這使得加拿大在印太事務上可以扮演比包括英國、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在內更不一樣與更直接的角色。

在台海事務上,加拿大比英法等國更無法置身事外,因為加拿大是個直接與太平洋接壤的國家,本身還是亞太經合會的成員。當美國出現政權輪替而可能出現與歐洲的嫌隙時,加拿大與日本會是在G7維繫其對台態度的重要關鍵,也極可能會是讓可能屆時因美國而開始爭吵不休的北約,繼續對印太與台灣維持安全關注的要角。

這在G7國家中,當英國工黨十四年來首次執政對外交議題依舊生疏,德國陷入明年選舉極可能出現政黨輪替影響到政府主動性,法國馬克宏掌政的控制力出現減弱趨勢,日本九月極可能出現新首相,以及十一月美國大選結果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等發展時,加拿大現任政府理論上可以持續到2026年,會變得是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存在。因此加拿大對印太與台海安全議題的外交重量,在現在可能比其他時間都會變得更重。我們不僅要注意這樣的情勢發展,也可以思考如何積極利用以拓展台加關係,與建構穩定的台海戰略平衡。

作者為讀錯書,入錯行,生錯時代的政治邊緣人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日本籃球的啟示

JK羅琳、反政確與「粗糙女性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