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錢焦點1》普發6000特別條例拍板 立委籲發放需考量偏鄉 長者盼村長造冊領現

立法院會今(21)日三讀通過「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規範超徵稅收中的新台幣3800億元,用於普發現金、挹注健保基金、擴大公共運輸補貼等10類項目。民進黨團評估,在3月3日邀請行政院長陳建仁報告特別預算案並備質詢後,3月6日當周就能付委審查,若再加上1個月的冷凍期,最快4月10日當週的院會就能處理特別預算案,相信可在4月普發現金新台幣6000元。

全民普發6000元皆大歡喜,不過,因為目前政府預計以「上網登記帳戶、ATM領取、郵局臨櫃辦理」等三管道發放,難以涵蓋偏鄉、偏遠地區長者,資訊界人士指出,近幾年來幾次紓困發券,在上網、ATM領取、郵局登記等管道中,常從偏鄉傳出長者福利遭會使用網路者的青年/家人全拿,讓長者難以受惠案例。

這三種管道常出現長者不善機器操作、偏鄉郵局不足導致未能領取的困境,國家未考量金融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據金管會公布,在本次發放現金作業中,除八大公股行庫配合外,民眾還可透過國泰世華、中信、台新三家民營及中華郵政的ATM提領,約佔全台ATM的76.5%。不過,這就忽略台東縣金峰鄉、延平鄉,及金門縣烏坵鄉僅1台ATM,其中金峰鄉的民眾更唯一一台ATM是隸屬新光,不在配合銀行之中,且與屏東縣獅子鄉處境相同,兩地皆無郵局,只有郵政代辦處。

民進黨立法委員鍾佳濱說,民國110年五倍券時,後來統計約有5萬人未領,很大一部分是高齡族群,因不善機器操作,而錯過政府美意。

屏東縣泰武鄉鄉民代表許燕虹說,在泰武鄉,光是上網登記對長者們就是一大考驗。「現在總人口數是5200多個人,50歲以上的人就佔了一半,幾乎8成以上老人家沒有用過網路。」偏鄉人口結構,除非是受過教育,或是曾擔任老師、警察、其他公職人員,才會熟悉網路操作。泰武相長者多習慣透過家中年輕人代領,結果被孩子「暗暗吃去」,或因操作程序不便而放棄權益的案例。

偏鄉金融機構不足,除了不易抵達外,居民們等待領取的過程更是難耐。許燕虹解釋,泰武郵局的規模不大,僅一個服務窗口,且週四固定不營業,導致提領隊伍經常大排長龍。他分享自身田調結果,發現相較過往發五倍券、三倍券,民眾更喜歡政府送現金,且盼望希望能因地制宜,調整發放方式。

鍾佳濱說:「社會經濟活動型態不一樣,ATM能扮演的角色就差很多。」對都市人來說,以ATM服務或許便捷友善,但對多數偏鄉民眾來說,可能需長途跋涉到其他鄉鎮才能領到紅包。政府應更加親民,以「主動式的服務」換取民眾便利。他舉例,很多鄉公所在重陽節致贈敬老金,都是請村長「連續廣播3天」,邀請民眾至定點領現金。

許燕虹認為,政府能請村長、村幹事整理造冊名單,並依年齡層分批發放以疏通領取人流。即便現金發放的預備繁瑣,需派警察護鈔、巡邏。她指出,定點發放現金、臨櫃領取的方式更能照顧全年生活在部落、偏鄉山區的居民。許燕虹建議,政府也能開放公股行庫臨櫃領取,擴大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