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開講】神明的寓所 傳說藝品董事長林復準

人稱「建廟大王」的林復準,將傳統工藝進化為一條龍式產線。在近期中美貿易戰、武漢肺炎疫情中,衝出一波台商回流建廠的訂單行情。
人稱「建廟大王」的林復準,將傳統工藝進化為一條龍式產線。在近期中美貿易戰、武漢肺炎疫情中,衝出一波台商回流建廠的訂單行情。

什麼產業能接連在中美貿易戰、武漢肺炎疫情中衝出一波利多行情?答案是屏東一家蓋廟工廠。

1993年,原是蓋廟師傅的林復準創立傳說藝品,將傳統工藝進化為一條龍產線,客製化打造神明的寓所,台塑、耐斯集團都是其客戶。2016年,他還把土地公廟賣到南沙太平島、新加坡等地。一座廟5.5萬元起跳,去年營收1.2億元,是亞洲華人地區最大的蓋廟工廠。

近期因台商回流投資,工廠內的蓋廟需求暴增,訂單比去年多出2成,林復準的孫子們也回家助陣,導入3D列印,傳承阿公的製模技術。

傳說藝品的廠區有8千多坪,一眼望不到盡頭。廠內放滿了各式廟宇、宗祠,遠一點還有幾尊超過17尺高的彌勒佛與土地公塑像,是亞洲華人地區最大的蓋廟工廠。人稱「建廟大王」的林復準,戴一頂寫著「準」字的安全帽,帶我們在廠內巡視。

林復準的生意包辦陰陽二界,舉凡土地公廟、神像、金爐,甚至宗祠都能客製化生產。
林復準的生意包辦陰陽二界,舉凡土地公廟、神像、金爐,甚至宗祠都能客製化生產。

林復準小檔案

  • 出生:1938年(82歲)

  • 家庭:已婚,育有1男4女

  • 現職:傳說藝品董事長

  • 學歷:地方私塾

  • 經歷:土水師、蓋廟師傅

  • 休閒:散步、爬山

  • 座右銘:把廟宇文化留在世界上

  • 經營心法:活到120歲,還要繼續做工作

水泥預鑄 一條龍生產

「(送到)太平島是最遠的,光搭船要搭好幾天才能抵達。」2016年,在太平島建設機場跟碼頭的包商,向林復準購買一座觀音廟,「原本的小廟沒有拆掉,新的去就蓋在上面,叫廟中廟。那個廟不小,12坪的。」說起四年前的戰果,林復準仍相當興奮。

林復準笑起來像個親切的鄰家爺爺,一身黝黑膚色,是年輕時在戶外蓋廟留下的印記。1993年,林復準在屏東南州創立傳說藝品,由他雕刻、設計模具後,工人再將水泥灌模,待成形、冷卻、脫模後,進行水電、焊接,與刻字、彩繪等工序。把傳統需耗時3到5年建造的廟宇,進化為一條龍的水泥預鑄品產線,客戶能提前知道產品的造型和功能,舉凡土地公廟、神像、金爐與石獅,甚至宗祠都能客製化生產。生意包辦陰陽二界,台塑、耐斯集團都是其客戶。

林復準將廟宇製作成如樂高積木般可移動、拆解再組合的建築,方便運送。
林復準將廟宇製作成如樂高積木般可移動、拆解再組合的建築,方便運送。

但要把大型廟宇送到海外,聽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林復準的孫女、傳說藝品總經理特助林伶儒在一旁補充,林復準把廟宇製作成如樂高積木般可移動、拆解再組合的建築,方便運送,「阿公以前就是接觸蓋廟的工作,他把蓋廟的專長變成模組化生產。」

台商回流 訂單接不完

蓋廟宇一甲子,林復準生產的廟最小120公分高,最大有20坪,售價從5萬5千元到百萬元不等。去年他賣出近500座廟宇,近期訂單又比去年增加2成,天天都在出貨。「最近的訂單一直進,而且都很趕。」原來前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不少台商回流建廠,蓋廟需求也跟著暴增。林伶儒說:「疫情期間,你說行業景氣不好,其實口罩廠商生意就還不錯。因為賺錢了,想要答謝神明。」還有一位在中國大陸經商的顧客,因其祭祀主神要他們盡早關廠回台,順利躲過疫情,近日就找林復準買了最大間的廟酬謝神明。

2016年,在太平島建設機場跟碼頭的包商,向林復準購買觀音廟。(林復準提供)
2016年,在太平島建設機場跟碼頭的包商,向林復準購買觀音廟。(林復準提供)

11月中旬某日清晨5點,在桃園一處工廠前,十多名穿著反光背心的工程人員早早開工。有人指揮交通、有人將吊車掛勾掛上廟宇屋頂,待現場指揮發號施令,1座9坪大的土地公廟瞬間騰空而起,緩緩穿過2棵樹中間,不偏不倚地落在風水師指定的基座上。

「這是一位董事長回饋的。原本的廟體比較老舊,他就想替土地公換新房子。」當地里長也來關心吊掛進度,眉飛色舞地笑說:「之後我們會看時間安神位,還要演布袋戲謝神。」林復準則說:「所以說,今仔日我賣出去的廟,不是只有村莊裡,很多工廠都需要一間廟拜拜。」

神明顯靈 換跑道蓋廟

林復準出生於屏東東港,父母早年靠種田為生,偶爾兼職當土水師(台語,指修建建築物的泥水工匠),之後父親專職替人蓋房子,他也加入,「一開始是阮跟爸爸一起做,後來兄弟做夥愈做愈大,在東港蓋了四層樓房屋。」他排行老三,父母親勉強供應2個哥哥上學後,再也無力支應他讀書,「早期經濟卡歹勢,阮國小、國中都沒讀,後來做土水師加減需要寫字、要跟人家簽合約,阮晚上才去阮村內的漢學仔(指私塾)上課。」

23歲那年,林復準和哥哥們受村民託付,替一位素未謀面的顧客修建廟宇,「蓋好後,大家稱讚我們蓋得很好、不錯。」這位顧客事後告訴他,2年前他們當地神明曾顯靈說:「如果要蓋廟,就要請南方、姓林的人來蓋。」林復準從小就對藝品特別感興趣,碰到如此玄妙的機緣,便決定轉換跑道、修建廟宇。

林復準(左2)出身屏東東港,除了大女兒(右2)自營眼鏡行,大兒子(左)、三女兒(右)都在傳說藝品工作。(林復準提供)
林復準(左2)出身屏東東港,除了大女兒(右2)自營眼鏡行,大兒子(左)、三女兒(右)都在傳說藝品工作。(林復準提供)

林復準說,蓋廟與蓋房子都要釘板模、磨石子、貼磁磚,但蓋廟還要懂雕刻、彩繪、剪黏。「最早做塑像是把碗盤打破拿去做,後來改用吹玻璃、宣筆彩繪。阮兄弟就想,可以改用水泥下去做。」受禁採令影響,當時台灣的木雕和石雕價格昂貴,而水泥製品相對物美價廉,讓他們拿下不少訂單。譬如高雄左營的著名景點蓮池潭龍虎塔,就出自他們兄弟,「龍虎塔那2隻龍、虎的水泥體,就是我們在水中央做起來的。」

彼時,他和哥哥們不分平假日都在蓋廟,「遇到困難,阮就看哪邊有大師傅在蓋廟,就去找他、問他一些對策。」建築工匠出身的林復準,自豪蓋廟品質頗佳,碰上1977年賽洛瑪颱風重創南台灣,「阮蓋的廟都沒有倒、牆壁沒裂痕。我都沒機會再去賺到那筆錢(整修費)。人家都說,如果要請林家三兄弟,講白一點,身上就要帶著訂金,去了直接付。」

自創品牌 遇低價陸貨

兄弟齊心,林家蓋廟生意蒸蒸日上,後來大哥率先獨立門戶,林復準55歲那年也決定離家創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因為一些立場,需要離開公司。」不願多談分家細節,林復準自忖自己年紀已不小,未來很難再爬上4、5層樓高的廟頂工作,決定把過去製作水泥塑品的技術轉為工廠化生產。

傳說藝品內的所有模具,都由林復準(右)設計,工人再進行後續的彩繪。
傳說藝品內的所有模具,都由林復準(右)設計,工人再進行後續的彩繪。

1993年,林復準以父母親林傳、劉說之名創立傳說藝品,但3年後,赴中國大陸投資的台商愈來愈多,大量引進大陸低價的木雕、石雕產品回銷台灣,售價甚至比水泥製品還要便宜,林復準的生意一路下滑。「這就是時也、命也、運也。我自己出來創業沒有困難,是大陸跟台灣往來多,這個困難才出來。」

某天林復準獨自一人走到墓地散步,見有人在修建墳墓,突發靈感,想到能用水泥製作墓仔埔。「阮是蓋大廟起家的人,要轉變成什麼,想一下就會做了。」為了打出知名度,他土法煉鋼,買了一輛拖板車當宣傳車,「我把做好的宗祠產品吊上車,東西放在車上可以跑,要讓人家看。」

林復準觀察,村莊內常有小型的五營兵將廟、萬應公廟,他又決定以水泥建模蓋廟。「世間上有一些很奇妙的代誌。一般晚上我躺在床上3分鐘就睡著了,也不會隨便接電話。那天我拿電話起來聽,對方就來下訂。」那晚11點多,他正在繪製草稿時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客人說他看前面有人在做金爐,開車來問我,這裡有沒有在做小廟?隔天他找他們風水師來看,只看到一張紙(草稿),沒說第二句話,就先拿5萬元訂金出來。」但半夜接到陌生的買廟電話,不會覺得有些古怪嗎?林復準笑說:「當下是精神百倍。我在困難中要轉變一個行業,有那樣的人來,都不知道是怎樣求來的榮幸。」

傳說藝品的廠區放滿了各式廟宇、宗祠,還有幾尊大型的神佛塑像模具。
傳說藝品的廠區放滿了各式廟宇、宗祠,還有幾尊大型的神佛塑像模具。

勤做小廟 補齊各尺寸

順利賣出第一座廟宇,林復準又在全台租設展示場打廣告,如屏東南州交流道旁一處空地上,就擺放十多座傳說藝品生產的各式大、小廟宇及金爐。口耳相傳下,訂單紛湧而至,他日日忙到深夜,「我鄰居就來問我:『準仔、準仔,為什麼你的工廠半夜常常燈火通明?』」有天林復準又忙到凌晨3點多,一不留神把釘子打進手指,「我把釘子拔起來,就拿電火布(絕緣膠帶)纏一纏,2天後拆開膠布才發現,怎麼手指二邊各有一個洞…」他笑說:「因為做這個小廟開始有訂單,我就一直衝、大小廟一直做,就是不會愛睏。」他打趣說:「也不知道是不是神仙保佑,不然哪有釘子穿過去,手不會發炎紅腫的?」

有了3D列印助陣,林建誌開始推出客製化的佛像產品。
有了3D列印助陣,林建誌開始推出客製化的佛像產品。

以往傳統蓋廟需耗費千萬元、耗時至少3到5年,蓋大廟的師傅,多半對利潤不高的小廟興趣缺缺,讓林復準有了切入市場的機會。客戶日漸增加,林伶儒說:「當時廟宇的尺寸不是那麼齊全,顧客開始反應,能不能再大一點、再小一點,慢慢地就把所有尺寸補齊了。」為方便運送,林復準研發特製板台,把廟宇拆解後放上拖板車,並在廟宇的屋頂上做出4個鉤子方便吊掛。華人重視拜神祭祀,可分解重組的廟宇,在2007年為林復準帶來第1張外銷新加坡的訂單,之後他陸續賣進哈爾濱、泰國與馬來西亞等地,去年營收達1.2億元。

孫輩助陣 融入新科技

生產端有林復準把關,近年第三代孫輩也回到傳說藝品工作,利用新科技把傳統行業變新潮。2013年回家工作的林伶儒,曾經到澳洲留學攻讀廣告策略,「我會用一些大數據的東西,集中客群做廣告投放。」

林復準笑說,過去他是孫子的師傅,現在3D列印技術發達,換孫子林建誌(左)、孫女林伶儒(中)當他的師傅。
林復準笑說,過去他是孫子的師傅,現在3D列印技術發達,換孫子林建誌(左)、孫女林伶儒(中)當他的師傅。

林復準長孫、傳說藝品董事長特助林建誌則導入3D列印,傳承與修復阿公的製模技術。「以前的作法是阿公畫完圖,他直接去現場就開始雕塑、慢慢刻,尺寸都是他自己的想法。我回來,就是把他做好的產品建檔。」有了3D列印助陣,傳說藝品也開始生產客製化佛像。林建誌說:「水泥翻出來的東西,跟純手工比,精細度還是有差。而且每個人的美感、想法都不一定,我看得順眼,其他人不一定看得順眼。現在用電腦模擬,大家看過OK,再輸出、翻模、等比例放大。」

「本來我是阮孫的師傅,現在科技發展,換阮孫當我的師傅。」林復準笑咪咪地說,過去他都是在紙上打草稿、繪出神佛的樣貌,「現在伊用3D去做小尊的,比例出來,這樣我就不用動腦筋了。」

其實,年過80的林復準對新科技的接受度很高,採訪這天,他見影音記者在廠內操作空拍機,便興致高昂地拉著太太在一旁觀看,「啊,飛機又飛出來啦。」無論是帶著我們在廠房內巡廠,還是頂著細雨在戶外展示場拍攝,一天下來,他仍是精神奕奕、活力十足。指著一座剛脫模的土地公塑像,他笑著說:「阮過去做得攏不錯,現在來做這些神佛的工作…祢神佛如果要讓我做,祢就保佑我可以做得卡水一點。」

林復準在廠內有一輛專屬的電動車,方便他巡工廠。
林復準在廠內有一輛專屬的電動車,方便他巡工廠。

後記: 哪裡需要小姐扶?

林復準在廠內有一輛專屬的電動小噗噗,方便他巡田水(視察工廠),但有時為了檢查細節,他仍免不了爬上高台。那天我見他快步地從高台上走下,忍不住伸手攙扶,林復準見狀連忙揮手,「唉唷,我卡早蓋廟的時候,爬上爬下、爬三十幾年了,哪裡需要小姐扶?」

更多鏡週刊報導
【頭家開講】扇出霸位 陞達科技董事長李坤蒼
【頭家開講】廢上雲端 可寧衛總經理楊永發
【頭家開講】按揉藏門道 6星集總經理江慶鐘

更多財經相關新聞
求才2萬人!金融業2021年擴編徵員
疫苗露經濟曙光 這二大避險資產全軟腳
不讓大立光專美 聯電市值衝破5,000億元
自產晶片屢傳「爛尾」 陸官方坦言損失重
老闆豪灑近8億給員工當禮物 36歲祕書爽退休

今日推薦影音